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主线设计双向六车道
中韩合作又有项目签约
我市通报五起扶贫腐败典型问题
银龄安康今年将全覆盖
专款沉睡的利益考量
“扣证” 不靠谱
2016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款沉睡的利益考量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审计署5月17日发布“一季度829个单位1796个项目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称,由于缺乏系统盘活,有些单位和项目的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资金效益。其中,审计发现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
    (5月18日《京华时报》)

  “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这是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严格限制的比喻。因为按照相应的使用规定,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特定项目,若用于其他项目则属违规。如此“专款专用”,在保证了财政资金针对性的同时,却也造成了专款“趴在账上睡大觉”,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下发关于资金统筹使用的相关文件,但从审计情况看,对于整合专项资金,地方尚存疑虑。
  疑虑何在呢?首先还是惧于“专”字,没有明确的处理依据,不敢挪作他用。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如果“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或“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可能面临警告或通报批评、记大过乃至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即便国务院出台了财政资金整合的文件,但目前具体的制度规定还没有修订,实际工作中真要“用打酱油的钱买醋”,尚缺少制度层面的“尚方宝剑”,委实不敢有所“异动”。
  此外,资金统筹带来的部门利益纠葛、未来专项资金申请等方面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众所周知,有相当一部分专项资金都来源于行业主管部门,如果地方整合专项资金,可能要冒“得罪上级”的风险。另外,如果原属于本部门的资金被统筹整合了,可能会失去某些权力。如此,为了既能过关,又能维护部门利益,个别部门搞出了“大项套小项”的假整合——表面上看资金是整合了,但实际上“小、散、乱”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所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面对专项资金统筹的诸多压力,必须深化跨部门的专项清理,考虑出台各类专项资金统筹整合目录清单,将类似和功能相近的补贴资金种类及时加以归并,明确整合的时间节点,以强化政策的落地实效。换句话说,只有在相关政策层面先定好调,才能解决基层单位不敢花钱,个别资金越积越多使用效率偏低的顽疾。
  “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应该成为财政资金拨付及使用的新常态。只有既解决了“专款”的指向性,又落实了“专用”的时效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资金才能真正发挥普惠民生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