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城事
 
标题导航
市县基本实现集中供热
“程序复杂” 请说明白
“昭君牧羊”式戏说 算了吧
四月份违纪乡科级占大头
我省严查网售“假名牌”
高新区开展防汛大排查
2016年05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昭君牧羊”式戏说 算了吧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日前,在重庆大学中文系读大三的小赵和朋友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聚餐,几个人在新世纪超市旁的空地等人时,被一组雕塑吸引,雕塑上“昭君牧羊”四个大字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对此,三峡广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这个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于王昭君在塞外生活的场景的描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5月22日《重庆晨报》)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对于“昭君出塞”的典故,无论是文人诗中所写,还是坊间口耳相传,千百年来国人早已耳熟能详。同样,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散发着使命情怀的“苏武牧羊”也在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这两则为全社会所公认的史实,只要具备一点文学、历史常识,分辨清楚并不难。由此,“昭君牧羊”这样的乌龙事件竟堂而皇之地成为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雕塑,更像是一个笑话。
  对于大学生们的质疑,当地政府管理者称“王昭君生活在塞外,应该是有牧羊经历的”,表示“雕塑描绘的并不是某个典故,而是对塞外生活场景的描述”。按照这番逻辑,既有“昭君牧羊”,那自然也就有“苏武出塞”,貌似也能说得通。但无法掩盖的是,这种臆想化地变更,更像是当地政府对错误欲盖弥彰的诡辩。
  客观地说,文学作品允许想象,但若将一个史实设计为雕塑或地标,那就必须慎之又慎,严加考证。以“应该”这种不确定的猜想,来为城市雕塑取名,绝对是一种不应该、不负责任的文化歪曲。须知,文化的传承只有基于真实的描绘而非联想,才能保证不走形、不变样,长久地焕发活力和生命力。如果任由曲意逢迎、“合理想象”大行其道,在以讹传讹之下,历史的真相恐怕就会慢慢扭曲、湮灭。失去了对文化事实的尊重心、维护心,不啻于文化传承的一场灾难。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傍思维”作用下,时下各地“名人故里相争”此起彼伏。一些地方不惜乱用典故或编造虚假史实,大肆进行文化的想像,以便争一个“××故里”之名,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昭君牧羊”。这些文化上的荒诞事,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犯的却是同一种病。
  雕塑是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也是城市人文底蕴和管理水平的直观展现。就像广州“五羊雕像”、青岛“五月的风”、纽约“自由女神像”等,不仅令当地市民引以为傲,更成为国内外游人青睐的热门景点。可以说,一件好的城市雕塑,本身就是令人叹服的艺术品,可以激发起观赏者的文化共鸣和精神享受。反观“昭君牧羊”,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还不如没有。
  要想借城市雕塑涵养城市性格、城市精神,非踏踏实实、尊重事实不可,动辄“脑补”出一个莫须有的“事实”,只会惹来公众“没文化”的哄笑,更会降低城市品味。所以,在“昭君出塞”这件事上,就别忙着给她“安排生活”了,有时间动脑子想点文化含量的事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