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一款APP软件,成为兼职快递员,工作时间自由掌握,轻松月入6000元……诸如此类的线上APP招募广告,已在全国多地悄然兴起。只要快件的起始点和注册人的当天行程顺路,马上可以抢单,在规定时间内带到目的地,就能挣到一笔外快。 (6月8日《现代金报》)
滴滴、优步等网约车业务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争议尚未平息,基于网络平台的“顺路快递”又华丽上场,再次让我们见识了“互联网+”的号召力、“杀伤力”。 说白了,“顺路快递”模式就是对接了‘有钱没闲’和‘有闲缺钱’的群体,用一对一的方式实现了个性化的快递服务。它利用了闲置的个人交通资源,节约人工、物流成本,可有效解决快递业长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全可视为行业突围的一个方向。但在众多网友的围观中,对这种新模式也不乏质疑之声:“路人甲”捎带东西,靠谱吗?在跑腿的路上,他们的个人权益能否保障?这项机动灵活、收入可观的时髦业务,究竟能走多远? 不难发现,“顺路快递”之所以发展迅速,准入门槛低是重要原因——注册后两天就能通过,再参加一个3小时的培训,拿到账号和证件,就可以接单。对一些闲暇时间充裕的群体来说,这意味着既有轻松赚取“顺路钱”的诱惑力,又有简便快速“入行”的可行性。但同时,对于使用APP的发货人而言,低门槛也意味着不专业、不安全,难免会对其半信半疑。比如,会不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寄送货品会不会出问题? 比照《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企业从事快递业务,必须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从业者持证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个人从事快递员,需参加邮政部门培训并持证上岗。很明显,快递APP平台很难达到规定的要求。可以说,目前来看,这类平台发展前景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虽然问题不少,但在一个开放、创新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一种新业态的发展,只要有市场需求、只要不违规,都值得鼓励。从行业监管角度而言,“顺路快递”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任何“单方面怀疑”、“一棍子打死”的论调都不合适,为其定立规矩、强化引导应该成为优先任务。 从平台方的角度,虽然其自称不是快递公司,但实际上对快递员授信、从快递业务中获利,就意味着已经介入到快递行业之中。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必须兼顾安全、费用和速度问题,通过加强规范准入门槛,努力完善各种监管措施,及时获得法律认可、定期进行用户培训、建立全程把控体系,来消除法律风险和公众疑虑,以求得创新和安全的双赢,这才是真正理性的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