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产前筛查率六成以上
市级平台最高可获奖补200万
谁的青春没尝过孤独
潍坊天气
答创卫复审知识领现金红包
夏季2.5天假期我省有意向
一年级不学英语家长为何着急□ 李延枫
2016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的青春没尝过孤独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
   (9月6日《中国青年报》)

  “空巢”,一个出场即自带清冷悲苦色调的词语,更多时候是与老人、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相联系,全社会也已在帮扶“空巢老人”“空巢儿童”上达成共识,并采取了很多种针对性的行动。与之相比,对于“空巢青年”这个群体,相信很多人感受更多的还是新鲜、陌生,甚至于对这个定义是否恰当都持怀疑态度——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青年人,追求“独立”“自由”本就是人生必修课,如果将“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这样的一时之艰,生硬地与“空巢”扯上关系,未免过于矫情。
  不可否认,在社会急速发展、裂变的洪流中,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乡背井,独自在外打拼,很多时候甘苦不由己,冷暖只自知,仿佛成为一个个飘零的“孤岛”。而身处大城市的繁华,感受着无时无刻不笼罩在身边的生存压力,则让他们显得更加孤独和艰辛。对此,全社会应该给予青年人更多理解、支持和机会。而从青年人的角度讲,走出去面临的是无情似乎也是无尽的困难和压力,但如果妥协选择单纯片面地固守“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习惯于生活在父辈的羽翼下,恐怕最终遭遇的才是真的“空巢”。
  当前,大多数人对“空巢青年”生活的印象都比较负面,在很大程度上,青年人遇到的一些生活和心理困境也被归因于这种生活状态,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对于公众尤其是青年人来说,真正理性的态度应该是,所谓的“空巢”状态是普遍且正常的,成年后、结婚前这段时间独自居住,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状态,这样的标签并不适合他们。
  至于“空巢”会导致青年人社交圈狭窄、孤独感强等担忧,逻辑上也是不成立的。如果独居的青年人感觉到孤独、苦闷,要主动寻求适当方式排解不良情绪,比如,跟朋友倾诉、做心理咨询进行疏导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工作,也只有经历过这一番风雨,以积极的姿态融于社会,青年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长大成人。否则,岁月带给一个人的,只会是年龄,而不是成长。
  在一个浮躁时代里不安情绪的裹挟下,过度焦虑已然成为很多人为人处事的本能反应,在某种程度上,“空巢青年”的定义也未尝不是由此而生。但说到底,谁的青春是容易的呢?青春就是用来打拼的,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青年人生活得苦一点、难一点甚至孤独一点、忧伤一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以说,用“空巢”来渲染青年人的悲情,定义青年人的心态,不仅矫情,更是种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