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桃李不言
 
标题导航
无房落户难?来社区集体户
教师节该返璞归真
本届博览会将办三大高层论坛
市长质量奖奖金提高至50万元
我省启动防范邪教宣传活动
2016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节该返璞归真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纠结!随着教师节的临近,这个词成为很多学生家长的心病,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该给老师送什么?辽宁大连市一所小学的家长QQ群里,家长们就此讨论热烈,大都倾向于送笔和送花,讨论送礼价值1000元左右。另一群同样备感纠结的是老师,该不该收?该怎么拒绝?(9月8日《半岛晨报》)

  不知从何时起,教师节的礼物已经从花、贺卡“升级”成了礼品、红包,虽然都是向教师表达祝福,但祝福恐怕已经变了味。
  曾经有一份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反对教师节送礼。但高比例的反对缘何难阻教师节送礼之风?
  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的价值进一步凸显,而在不少家长看来,能否得到教师的关照,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绩。在这种公平焦虑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将送礼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回报。
  家长给教师送礼品、红包,与祝福相比,人情交易的成分更大,毕竟,家长更想得到的是倾斜性的“格外关照”。作为一种交易,送礼的家长与教师之间“心照不宣”。那些没有给老师送礼的家长会陷入“别人送礼我不送,孩子要吃亏”的困境,只好身不由己地参与进来。
  对于教师来说,收礼的话难免会影响教育公平,也违背了相关的制度规范;不收的话又怕伤了家长的“脸面”,人为的形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裂痕。
  有教无类是对每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以是否送红包来区分学生,有违师德,在这样的教师面前接受教育,家长们可以放心吗?
  教师节的本意在于尊师重教,但是充满交易味道的节日中,这种本意早已被抛之脑后。
  教师节该返璞归真,家长更需把“感恩”教师的权利交还孩子,让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敬意,哪怕是亲手做的贺卡、自编的短信,想必教师都会欣然笑纳,而家长也就不必为“礼数”纠结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