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速读潍坊·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叼着烟斗 野外驻守32年
呼唤平凡无声的力量
2016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叼着烟斗 野外驻守32年



地质勘探员刘振亭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余吨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勘探员”,这用来形容野外地质勘探员的话,对于今年54岁的刘振亭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作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一名普通的地质工程师,32年来,刘振亭每年只有20多天的时间在家,其余时间都在荒无人烟的深山、沙漠中寻找煤炭。他的足迹遍布6省19个地市、累计查看岩芯15万余米,打穿地层230多次,保守估算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余吨。2016年5月,刘振亭荣登“中国好人榜”。
一段往事,埋下一颗逐梦种子
  黝黑的脸庞,杂乱的胡茬,残缺的牙齿,中等个头,穿着已洗的发白的工作服,手里捏着一个烟斗。在坊子区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四勘探队初见刘振亭,记者脑海出现了“风尘仆仆”一词,许是常年驻扎在野外,54岁的刘振亭有些寡言,但眼神中却有一种特有的坚毅。
  “那时候小,不太懂地质员具体干什么,只是看着他们拿着工具在山里转悠,时不时的唱着歌,很洒脱!”提及当初的选择,腼腆的刘振亭往烟斗锅里装上烟叶子,从口袋里摸出火柴点燃烟叶,深深地吸了一口,一丝丝烟儿从他的嘴里冒出来,也慢悠悠的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小时候,在老家烟台招远曾驻扎着一支地勘队伍,从记事起,看到的就是背着行囊四处转悠的地质队员。”刘振亭说,那会地质队每周雷打不动的村头电影更是让他记忆犹新,模仿地质员敲打岩石也成了他儿时最大的乐趣。因为儿时的这份“羡慕”,高考时,刘振亭毅然决然地报考了山东矿院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
  大学期间,电影中李四光先生在雨帘中采集岩土样本的画面深深刻在了刘振亭的脑海。此时的刘振亭满怀壮志,“当一名地质工程师”成了他和很多同学努力的目标。只是如今,当年的同窗绝大多离开了所学的专业,能始终坚守在地质野外的更是寥若星辰。
一鸣惊人,初显一身专业功底
  1984年毕业后,刘振亭来到黄县(今烟台龙口市),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实习。白天背着馒头上山,晚上背着石头下山,成了刘振亭生活的全部。而在实习的当年,他就靠着自己的专业判断,“救活”了一个煤层,在工区一举成名。
  “一天傍晚,工区的生产设备突然停止运转,大家脸色凝重的围在岩芯前,机长琢磨半天,最后说‘这截岩芯是煤层底板,煤打丢了’。这句话等于是宣判该孔业报废了,几十万元的投入打了水漂。我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大家都把我当‘毛头小子’,没人注意我。等大伙都散了,我拿着放大镜去观察岩芯,砂岩中隐约看得见植物化石,根据自己掌握的地质知识,我判定这极有可能是煤层顶板。”刘振亭说,根据比对的结果,他悄悄把自己的判断告诉了生产指导员。指导员听了他研判的结果后,立即又下了一钻。凌晨时,大家就看到了煤层,一时间整个工区都在谈论这个新来的“毛孩子”。
  野外勘探、填图、研究岩石样本、做勘探笔记……每项看似枯燥的工作,刘振亭都做得认认真真,日复一日的野外勘探工作,让他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他下达的见煤预告,基本误差可控制在5米内。经验丰富的刘振亭至今保留着零误判的记录。
 一根烟斗,守护一段深埋宝藏
  “我们野外勘探的时候,除了专业交流,师傅基本不说话,到了晚上就一个人坐在帐篷里‘吧嗒吧嗒’吸旱烟,有时还不开灯,就只看见烟丝一亮一灭。”作为刘振亭的徒弟,陶二永每次想起师傅,脑海中总会浮现他叼着烟斗研究石头的场景。
  刘振亭的勘探装备中,除了罗盘、工兵铲这些专业工具及干粮外,常年不离身的就是这个陪了他30多年的烟斗,“这个烟斗是我花7元钱买的,在荒郊野外,十天半月的遇不到一个人,抽烟就当打发时间了。”刘振亭说,旱烟后劲大,遇到连续几天守煤的时候,抽着旱烟不犯困。当年他三天三夜守在钻井旁,等待检测煤层的瓦斯含量时,就全靠一杆又一杆的旱烟熬过去的。
  32年的野外勘探,改变了刘振亭不少生活习惯,从原来的不吃辣变成了如今的无辣不欢,也让原本就内向的刘振亭变得更加的沉默。可在这份沉默之后,是他对勘探事业的热爱,他编写的《贵州省息烽县石硐乡小红寨煤矿补充勘探及储量核实报告》获得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他也获得山东局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还常常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完成了山东局三类科研项目《淄博煤田临淄区浅部煤层的赋存规律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他参与编写了2013年山东省首个油页岩勘探项目报告,填补了省内油页岩勘探报告编录的空白。
一组数值,诠释一人生命价值
  扎根野外32年,刘振亭每年假期不足20天,主动请假仅5次。“这些年,家里的庄稼和两个女儿都是妻子在照顾,早年没有手机,与家里联系全凭书信。
  说到女儿,刘振亭满是心酸。大女儿小时候他回家探亲,女儿见到他一声不吭,刘振亭把她抱在怀里,女儿陌生的躲避着,歪着头直勾勾的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在对地质勘探工作充满热情的同时,刘振亭内心深处对于妻女却总有无尽的遗憾和愧疚。
  大女儿18岁生日时,不善表达的刘振亭特意给女儿准备了一份成人礼,只是当女儿打开礼物时,除了刘振亭其余人都看蒙了。“我估计把一小节粗糙无比的岩芯送给女儿当成人礼的父亲,全天下除了我爸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对于从小到大,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父亲,女儿既有不解又满是心疼。但女儿们知道,在不善言谈的父亲心里,她们就是最珍贵的“岩芯”。
  像刘振亭这样的年纪,依旧坚守在一线的,在整个山东省煤田地质局里找不到第二个。“我没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干得都是些本职工作。”再有几年刘振亭就到了退休年龄,作为一名“老地质队员”,此时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趁在岗的这几年,为队里培养起更多的后备力量。
  多年以来,他的足迹遍布20多个省份。据不完全统计,刘振亭打穿地层230余次,甲级孔率达96%以上,累计查看岩芯达18万余米,保守估算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余吨,其中仅贵州三大矿区探明的煤炭储量就达7亿余吨。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东杰 窦圆娜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