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速读潍坊·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叼着烟斗 野外驻守32年
呼唤平凡无声的力量
2016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唤平凡无声的力量



  李明志

  对“地质工作者”这个职业群体,多数人是陌生的。一些所谓的理解,恐怕也是局限在类似于“地质学家李四光”这种中小学课本中的刻板印象,大概知道他们长期风餐露宿,奔波在人迹罕至的荒郊旷野,工作枯燥乏味,生活寂寞清冷。这次,借着刘振亭的娓娓讲述,人们看到了一股清冷之下迸发的炽热激情,一份枯燥之外闪现的人生追寻,一份沉默低调得来的巨大价值。
  时间能做出最好的检验,具体到54岁的刘振亭身上,透过这32年的执着坚守,不难发现那份对地质专业的精研和热爱、对艰苦工作的无悔和坚持。从刚入行时的一个毛头小子,到如今炼成了一双能够看透岩层的“火眼金睛”,成为一名“老地质队员”,这样的跨越升华,离不开时时刻刻的用心钻研、离不开经年累月的咬牙苦熬,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更多的也只能寄托于冷暖自知。用刘振亭自己的话来说,“我对得起所学的专业,走了自己想走的路,实现了最初的理想,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师,心中没有遗憾了”。的的确确,保持着从业以来零误判的记录,足迹遍布国内6省19个地市,累计查看岩芯15万余米,打穿地层230多次,保守估算为国家探明煤炭储量8亿余吨……这样的一份成绩单,没有遗憾,有的,都是奉献。
  既然选择了“顾大家”,生活中难免会“舍小家”。32年的地质勘探之路走来,刘振亭不知错过了多少个作为父亲不该缺席的瞬间。不是不想,只是不能,用“父爱如山”来形容这位终日与山石打交道的父亲对家庭的情感,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对于这份“绝情”,有谁忍心责怪?又有谁不心疼牵挂?
  身处如今这样一个虚华浮躁、人人想“红”的社会氛围,以刘振亭为代表的地质工作者们,是一群最沉默、最寡言的群体性存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精神信条,他们用为国家、为社会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真正推动了这个时代的进步。众声喧哗之间,我们迫切需要更多像刘振亭这样的幕后英雄走向台前,让更多的人知晓、学习那孕育在平凡之中的伟大,共同唱响一曲健康接地气、弘扬正能量的凡人赞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