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讯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双11来了
 
标题导航
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
违反八项规定 七人挨处分
吃虫是变态激励□ 董中意
快递实名落空 死穴在隐私
商家信用纳入共享平台
特级校长我市又选19人
上月“气质”高新区登榜首
2016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部门综合治理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
必要时由政府收容教养



  本报综合消息 教育部11月11日公布了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意见指出,少数地方学生之间欺凌和暴力问题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意见强调,要积极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权制等方式进行综治领导责任督导和追究。
  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有效遏制学生欺凌和暴力等案事件发生。
  要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各地应成立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要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避免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要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全社会要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
◎相关新闻
  中小学试点
教育综合评价

  本报综合消息 11月10日,我省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试点,选取济南市槐荫区等7县(市、区),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多元、多维度的“诊断式”测评。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要将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艺术素养等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指标,以及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教学方式、班额标准化、家庭教育等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