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爱萍 相传,曹操占领荆州,挥师沿江北上,军中不少人得了“寒病”,幸亏当地一位农人用满地萝卜医好了得病的将士。曹操送这位萝卜“名医”一副对联:“塘土坝,送萝卜,当菜当粮,美美美;活菩萨,献良方,医兵医将,高高高。” 唐朝,萝卜进贡武则天。厨师们使出万般技艺,将萝卜切成细丝,制成羹汤。女皇浅口一尝,胃口大开,龙颜大悦,此物鲜美可口,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设宴均用萝卜为料。 宋朝刘子翚写了一首萝卜诗《园蔬十咏·萝卜》:“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宋代有人称白萝卜为“萝匐”“土酥”等。到了明代,李时珍将其命名为“萝卜”。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一口气写下萝卜的九个“可”:“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益者。” 清代,郑板桥更是用萝卜写了一副对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此联莫不写出了郑板桥的生活乐趣,也是他平日养生中得来的箴言,更或是他的一种人生境界? 萝卜虽不是富贵之物,但它是养生佳品:“婆娑碧叶斗霜寒,土掩精灵蓄毓丹。赛过人参安五脏,补中益气壮阳元。”萝卜常被文人墨客写入诗文联语中,虽是“大俗”之物,也可登“大雅之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