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银行卡盗刷事件层出不穷,不少持卡人防不胜防。近日,家住昌乐的刘女士持有的中国银行信用卡在3分钟内被盗刷1.4万元,吓坏了持卡人。相关银行表示,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刘女士暂且不用还款。 事件 卡在手里却在异地被盗刷 信用卡如今真的成了年轻人居家购物的必备品,各家银行也都积极为各种潜在客户开通各种类型的信用卡。昌乐的刘女士就在当地的中国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不过,最近刘女士被这张信用卡吓坏了。 “前几日中午12时53分,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显示我中国银行的信用卡取现2000元;12时56分时,手机显示该卡在POS机上面消费了1.2万元。”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接到第一条短信提醒时并没有在意,以为这是一条诈骗短信。可是3分钟后,她看完第二条短信觉得不对劲了。 “我看到短信以后,马上就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把卡冻结了,然后又去ATM机打了个取款凭条,证明卡在我手里。”刘女士说,这张信用卡是三年前她在当地中国银行办理的,信用额度总共才1.5万元,这两笔消费整整花去了1.4万元。信用卡一直在自己手里,这些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呢? 刘女士告诉记者,经过查询,她的信用卡当日在上海一个ATM机取现2000元,随后又在网上消费1.2万元。信用卡明明在自己手中,怎么会在上海把钱取走了呢?刘女士对此非常疑惑。 银行 正在调查中钱暂时不用还 银行工作人员称:“这个情况尚不清楚是如何发生的,刘女士的密码不知道怎么泄露给对方的。对方对这张卡的正面背面数字都了如指掌,因为这笔1.2万元的交易,是需要输入卡背面七位数的后三位的。” 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这两笔钱确实很有可能是被不法分子盗刷的。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刘女士信用卡信息的,银行正在调查中。就在刘女士多次往返银行的过程中,她的手机仍然在不断接到信用卡被透支的短信提醒。 刘女士说:“我在冻结这张卡期间,还有五笔消费交易失败的记录,因为我冻结卡了,所以交易失败了。”刘女士第一时间把信用卡挂失,其他费用才没有被盗刷。那信用卡中被透支的1.4万元需要刘女士还吗? “认定之前这些钱不用刘女士还,认定以后,如果是我们银行的责任,我们会承担,如果不是银行的责任我们也会告知刘女士。”该行工作人员表示。 潍坊相关律师表示:“刘女士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卡在自己手里,密码也只有自己知道,异地取款并不是她本人操作的,那从法律上来说,就是意外事件的介入,刘女士不应当承担这1.4万元的赔偿损失,这笔损失应该由盗刷的人来承担。” 提醒 卡被盗刷要第一时间挂失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刘女士这样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那么信用卡频被盗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种情况就是个人信用卡信息被非法泄露,这种泄露是指信用卡背面卡面的三个关键数字被非法获取,利用这三个数字制作了伪卡;第二种情况是自己的手机丢失,或被他人使用,这个过程中信用卡的关联信息被非法泄露;第三种情况是手机或电脑中了木马或病毒,造成泄露。”相关律师说。 记者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虽然他们经常能见到信用卡被盗刷的新闻,但并不清楚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应该保留哪些证据。“第一,应及时前往银行进行挂失,或拨打银行的客服热线。应当注意的是,拨打银行客服热线的时候,最好留下银行工作人员的工号,以备日后及时联系,作为证据使用;第二,抓紧时间前往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应当及时留好报警证明和立案通知书,以备日后作为证据使用。”相关律师介绍,第一时间挂失信用卡可保证损失不再扩大。挂失电话录音和报案材料是日后维权过程中的重要证据。此外,前往银行进行挂失时可以去ATM机进行操作,自己的银行卡或密码都掌握在自己现有的区域,没有被他人非法获取或使用,这是将来可以作为自己免除相应责任的最主要证据。另外,还要保留好ATM机的打印凭条,剩下的就和银行及公安部门及时联系,等待事件的解决。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