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见义勇为无大错不担责
试药造假 生命岂能儿戏
危化品生产有了应急预案
70辆公务车拍出258万元
我省仨官员违纪被“双开”
2016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药造假 生命岂能儿戏
□ 本报评论员 李帆



  在一种新药进入市场过程中,会有几个关键的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利益链条。那就是从医药企业——临床试验代理机构——试验基地(医院)。在这条“利益链”中,一些招募“中介”为了推动试验尽快进行拿到招募费,出现种种违规违法行为。在试药这个灰色链条中,受试者、中介、药厂,每一环“都可能是数据造假者”。
     (12月19日《新京报》)

  药品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最基本的良知所在。孰料,试药过程竟在多个环节造假,这不是拿民众的生命当儿戏吗?
  看到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或许有人宁愿相信这只是个例。然而,这些人恐怕要失望了。
  从去年开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部分已经申报生产或进口待审药品注册申请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进行核查,一年多来,居然有超过八成的新药临床数据涉嫌造假,现实可谓非常残酷。
  今年《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刚刚发布,为何还会有人顶风作案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药厂、医院和中介已成为一丘之貉,形成高度统一的利益共同体。只有临床试验给出华丽的数据,药品才能正式上市,药厂的巨额投资才能转换成利润。以治疗感冒的化学三类药,临床试验的时间大概需要一年,费用在200万元到300万元,药厂怎会忍心让真金白银付诸流水。医院配合造假,将获得更多的合作经费,若坚守正义拒不造假,哪家药厂会选择这样的“倔驴”合作?医院岂不是自断财路?而作为按人头收费的中介,数据越漂亮,报酬自然水涨船高。为了赚取更多“黑心钱”,三个主体默契造假,若不是媒体揭短,等着药品救命的患者还被蒙在鼓里呢。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正规的都有毒性,更何况那些数据有水分的“假药”?药品的安全性对患者至关重要,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对人体的正负面影响都要“锱铢必较”,以减少负面影响、提高药效,这才是试药的意义所在。
  试药数据造假,不仅让药品的疗效失真,更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对患者的伤害,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危害公共安全。从这一角度来看,一旦发现此类造假,绝不应止于数据作废或重试那么简单,而应让造假者寸步难行,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有“超过八成的新药临床数据涉嫌造假”,从造假肆无忌惮的程度来看,监管几乎形同虚设。公共安全面临威胁,相关部门还不施以重拳吗?
  要破解这样的难题,除了重罚,还需要有关部门打破“狼狈为奸”的利益共同体,引进第三方数据检测机构,对数据进行审核,让造假者没有漏洞可钻。
  药品安全涉及百姓安危,数据造假祸国殃民,我们不能再听之任之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