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春运抢票大战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不同于前几年用刷票软件免费刷票的模式,今年,各大平台对有偿抢票服务趋之若鹜。选好车次和抢票套餐,消费者还可以购买“插队券”提升抢票成功概率,一张回家过年的火车票,竟需多掏低至几十元、高至百余元的服务费。 (1月2日《北京日报》)
2017年全国春运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29.78亿人次,比2016年春运增长2.2%,所以2017年春运又一次被称为“史上最难抢票年”。抢票形势如此严峻,求票心切的旅客们又要绞尽脑汁,若能从抢票大军中脱颖而出,即便多花点钱,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正是抓住了旅客的这种心态,携程、去哪儿、智行、高铁管家等互联网平台才敢推出有偿抢票服务,借机大发一笔。 在笔者看来,这种有偿抢票服务与“黄牛党”倒有几分相像,都是通过加价的方式让部分旅客享受优先购票的“特权”。 以往,每年春运都是“黄牛党”的黄金时期,好在相关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维护了购票的公平性。“黄牛党”偃旗息鼓,可是有偿抢票又浮出水面,而且网络平台不像“黄牛党”那样战战兢兢,而是公然横行,猖狂程度远甚“黄牛党”们,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合法存在”。 比“黄牛党”更精明之处在于,网络平台为有偿抢票服务披上了优化服务的外衣,把倒票的本质“洗白”。 这些网络平台推出有偿抢票服务,让出价更高的旅客可以插队,众多旅客只能乖乖就范,否则回家过年都成了难题,这无形中炒高了票价。另外,通过牺牲部分乘客权益,来让另一部分乘客多掏钱来获取便利,造成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这算哪门子优化服务? 有偿抢票服务不是什么创新,更不是优化服务。让心急如焚的旅客多掏腰包,自己从中坐收渔利,有偿抢票服务不过是趁火打劫罢了。在笔者看来,有偿抢票甚至比“黄牛党”更可耻,“黄牛党”至少能保证购票者有票,而网络平台只是给了购票者“优先权”,画了一张“饼”就想捞好处,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对于“黄牛党”,相关部门已出台高压措施,那么对于这些网络平台呢?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对这种打着优化服务等幌子的“黄牛党”,要予以查处,要保障购票者的权益。 当然,相关部门更应该查清所谓的抢票“优先权”究竟从何而来,若网络平台手里果真攥着大量票源,我们就该追问网络购票机制的公平性了。 若网络平台果真有意优化服务,不如在票源提醒等方面下点功夫,别再在有偿抢票上动歪心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