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餐小哥:我没那么着急吃饭,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如果超时可提前按已送达,或与我联系。辛苦了,谢谢你……”近日,网友@古典在微博中晒出了一张外卖订单,因订单中的备注十分暖心而受到网友关注。图片发出后,网友们纷纷为这份相互体谅点赞。 (1月15日《东方卫报》)
在快节奏的职场生活中,人们已习惯了为各种效率为先、疲于奔命的行为贴上“快餐式××”的标签。在每一次精心设计的预定过程中,哪怕一分一秒的延迟,甚至都会被等同于“犯罪”。这种心态,在纯粹因效率而生的网络外卖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像外卖小哥因送餐延误引发客户差评、拒绝付款这种事,早已激不起“吃瓜群众”多少兴趣。正因如此,这张暖心的外卖订单不啻于外卖界的一股清流,瞬间唤回了“被隐藏”在每个人内心身处那份关于理解、宽容的最初的感动。 将心比心,没有谁不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外卖小哥自然也不例外,这也正是这张外卖订单得到网友热捧的根本原因。更确切地说,网友之所以为这样的暖心备注点赞,除了事情本身的原因外,何尝不也隐含着希望被他人、被社会、被世界给予更多谅解、宽容的强烈期待。 静心想一想,一句简单的“理解万岁”,其实意味着很多东西——宽容、接纳、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等。我们也明白,“是人就会犯错误、有失误”。毕竟,很多时候遭遇的外力是个体所无法抵御和改变的。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应有的理智态度却变成了“说归说,做归做”。就像每个人都会相信,外卖小哥没有理由不希望准点送达,可当他们路上突然遇上堵车而迟到时,很多人总会不自觉地迁怒于他们,认定其故意为之、诚心刁难。 此时,站在外卖小哥的角度,他们最渴望的是客户的理解,最担心的是客户的投诉。这样的心理,之于任何一个群体,都是一样的——任何人难免会遇到计划中的工作无法按时完工的窘迫时刻,也都渴望来自别人的宽容、理解。为此,需要每个人先学会体谅和宽容别人,将其涵养为一种外在素质和内在品格。唯有如此,无论是个人的独处,还是彼此间的交流,才不至于动辄焦虑不安,动辄互相伤害。否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将成为一种奢望,而“宽于待己、严以律人”则会成为常态,人际关系也必然会弥漫暴戾之气。 当然,体谅得有限度,宽容也绝非纵容。终究,体谅属于自觉自律的范畴,谁也没有宽容陌生人的义务,每个人都该以珍视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谅解,切不可辜负、透支甚至利用,将其当作犯错、偷懒、不作为的借口。毕竟,在体谅、理解之外,还有规则和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