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增幅为6.7%,实现中高速增长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744127亿元,首次突破7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增速是26年来新低,但已重回全球第一 1月20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4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这是26年来的新低。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7.8%。 统计数据显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0%,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8%),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 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8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6%。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0%。 宁吉喆说,总的来看,2016年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物价温和上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速保持基本同步,经济社会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为6.6%,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2016年全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2,比上年缩小0.01。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3%。 在基尼系数方面,2016年为0.465,比2015年略高0.003。对此,宁吉喆说:“主要是城市一部分低收入者养老金的收入增速略有放缓,农村一部分只靠粮食生产收入为主的农民因为粮价下跌收入略有减少。但中国基尼系数总体下降的趋势没有改变,居民收入差距保持逐步缩小的趋势可以预期。” 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表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翻番目标又打下一个好基础。201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2016年为23821元,2011年至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1301元,扣除物价水平,累计实际增长62.6%。据此测算,在未来4年内,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在5.33%以上,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标就可实现。 尽管个别地方造假,全国数据真实可靠 针对有媒体提问“2011年到2014年,辽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是否会根据真实情况调整它的经济增长数据?您是否认为数据造假是全国性的问题,以后将会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宁吉喆表示,尽管辽宁的部分统计数据不实,但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早在几个月之前,有关方面已经发现了辽宁省的统计数据存在造假问题。”宁吉喆说,过去几年的经济数据如何,辽宁省统计局已经做出了解答。 宁吉喆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一贯要求,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及时,这也是统计工作者的天职。总的来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统计局数据真实可靠,从工作层面上把统计数据的质量作为全过程、全员、各方面的中心任务,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个别地方的数据造假问题,一经发现就会坚决制止,还要根据法律法规加以处理,毫不手软。”宁吉喆说,国家统计局有专门的《统计法》的执法职能,要用法律制止和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现象,各级统计局部门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制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