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延枫
一些老百姓反映“看病贵”,但究竟“贵”在哪?有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份某省中标药采购金额排名清单,某些“可不用”的辅助药却成了采购排名的“佼佼者”。 (5月3日新华社) 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药价可负担性指标,超过1则视为“差”。专家指出,我国患者的药品可负担能力在医保“保驾护航”下,指标可提升到5左右。一旦指标超过5,则表明达到难以负担的程度。 一些辅助用药的可负担性“差”但采购排名却又如此靠前,不能不说是招投标的怪象。别看营养药、辅助药不起眼儿,但在一些医生的处方中却唱起主角。“规范医疗和用药行为,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是医改重中之重,但一些辅助药的乱用,足可见此痼疾之顽,利益交换之隐蔽。有关部门唯有拿出壮士断腕之勇气,步步为营,方能奏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