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软硬件各具特色 |
创新实践教学 为学生成长筑基 |
|
|
|
孩子们正在认真探究3D打印。 |
|

|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昌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依托基地先进配套设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活动,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平台,着力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成为区域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的成功样板。 加大投入 打造一流的硬件设施 基地建设,硬件先行。一流的硬件设施是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的根本,也是开展各类实践活动的有力支撑。学校围绕加快硬件转型升级,先后多方筹集资金近20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通过政府招标,投入100万元对学生宿舍、教室、操场等进行大规模整修改造,使整个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投入100余万元加大新课程开发力度,对已有课程进行拓展升级,并购置配备无人机、3D打印机等全新课程仪器,基本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投入25万余元大规模清理校园环境,形成绿色温馨的学习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安全,学校投入3万余元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动态监控,实现校园监控无缝隙、全覆盖,有效杜绝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投入28万元更换变压器、优化供电线路、供水管道及照明设施,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围绕强化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投资10万余元进行餐厅升级改造,为学生提供干净舒适的就餐环境。 创新管理 增强学校发展的新动能 学校内部管理、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学校立足教育发展新形势,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着力推进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管理创新,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制定相关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签订责任状,加大对领导班子的监督力度。依法自主办学,在全校开展县管校聘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通过竞聘方式使教师走上中层干部岗位,同时通过选岗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形成了人尽其用、各施所长的生动局面。另外通过县管校聘,确立领导管理层,明确分工,使每位教师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总之,实践基地形成了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文明化、开放化”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目标管理办法,学校现代管理基本形成。 拓展课程 丰富基地实践育人体系 实践基地,重在实践。课程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载体。学校创办以来,始终把建设丰富多元、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放在首位。 学校立足时代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开设3D创客课程,配备了6台打印机和两台扫描仪,学生通过操作3D打印笔,更加方便、安全地体会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将自己的创意由理想变成现实。同时,学校还建有科技馆和地震屋,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展品,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对现代科学的兴趣,真正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此外,基地本着“创新、实践”的教学特点,确立了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民族文化精髓”的行动标杆,开展各种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关的实践课程。针对造纸术的没落,学校专门开设了与传统手工造纸有关的实践课程——造纸工艺。生活中的料理机、沥水篮、筷子等作为工具,并且利用废旧报纸、纸壳作为原材料,结合传统的手工造纸方法和现代环保理念与美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感受纸张所留存在手中的温度。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研究进程中,开设了篆刻工艺实践课程。让学生从印稿设计、操刀治印、修改调整、拓印亲自动手操作,体会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印刷术便是这辉煌历史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开设活字印刷实践课让学生在排版、涂墨、上纸、印刷等实际操作中了解中国这项伟大的传统技术。学校还开设了礼仪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养成待人接物的传统美德与优良习惯。 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观看各类教育影视资料、游戏竞赛、才艺展示等。学校每期都为学生精心编排一场生动的篝火晚会,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 学校发展日新月异,办学特色渐趋显露,办学品位不断提升,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昌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生为本,善于创新,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精神,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校正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再创辉煌,为建设“家长信任、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一路奋进。 文/图 本报记者 齐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