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关注
 
标题导航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
入职入学体检力推“一检共享”
“葛宇路”戳疼了懒部门
上月全市CPI同比上涨1.8%
上半年支出2.3亿救助困难群众
市减灾委部署防灾救灾
高密立足解决认识和发展问题
公 告
2017年07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葛宇路”戳疼了懒部门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近日,一则《如何在北京拥有一条以自己命名的路》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传。文章称,一位名叫葛宇路的学生从2013年起寻找地图上的空白路段,并贴上自制的“葛宇路”路牌。随后,高德地图等收录这条道路,这条本来无名的道路竟以“葛宇路”这个人名来命名。相关部门表示,市民不可私自命名道路。
  (7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全国人民都知道,一个普通的外地人能在首都北京奋斗出一套房,已然实力不俗,但人家葛宇路同学愣是有了一条“自己的路”,这等实力堪称“辗轧”。
  眼瞅着这么容易就能“名垂青史”,全国各地那些名字叫“×路”“××路”或者“×××路”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躁动的心,纷纷拿出地图扒拉无名路,发现目标后迅速赶制路牌?
  听闻此事,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葛宇路”是谁?人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学生,在2014年被录取为中央美院硕士研究生,显然是个搞艺术的。而这次火大发了的“葛宇路”,也并非葛宇路第一次开展类似的“艺术创作”。在中央学院官微发布的一篇采访中,葛宇路曾表示,其在湖北美院就读时,就曾把“葛宇路”喷在了校门口的墙上和地上,并用其他工具写在了海报栏、厕所、黑板等地方。对于他而言,不过是在搞“艺术创作”,并不是真的“想出名”而用自己的名字去命名一条路。
  “葛宇路”的特殊性在于,“自己的名字去命名一条路”已成为无心插柳的既成事实,不但附近居民都这么叫,连一些地图软件也已将其收录,用户可正常使用该名字进行定位。而葛宇路之所以能够“得逞”,就是因为钻了道路尚未被正式命名这个空子。事实上,“葛宇路”所在路段2007年就建好了,但一直未立路牌;2013年,葛宇路发现此事后,“故伎重施”在这里安上了用自己名字制作的路牌。在这6年左右的“空窗期”内,人们都把这段路叫“南北区之间”。显然,“葛宇路”比“南北区之间”更简洁明了,也更“规范”,自然也更方便。
  然而,规矩终归是规矩,纵然“葛宇路”看起来万般合适,但也是违规在先。对于此事,当地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称,如果设置路牌,需要审批通过才行;北京市规划委则表示,市民不可以私自命名道路,应由专门的地名办公室负责道路的取名。私自命名路牌,“只能按照小广告处理”;北京市朝阳区市政市容委又说,个人随意制作并悬挂路牌,将由城管进行拆除。另外,根据《北京市地名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显然,正所谓“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葛宇路”想来将“命不久矣”。至于这各家之言,虽说是为了规范道路命名秩序而防止生乱,但听着却总感觉有些不顺耳、不舒服。
  为什么呢?相关部门不作为、懒作为令公众生厌呗!明知“南北区之间”并不规范,却又在“葛宇路”火了之后站出来摆规定、讲规矩,早干什么去了?
  可以说,“葛宇路”戳中了道路命名、路牌制作的软肋——一方面是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速,另一方面却是个别城市道路的命名没有跟上节奏。不可否认,为一条新开通的道路命名,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之新建道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难免会挂万漏一。但纵然如此,如果一条新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没名字,那就不正常了。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城市道路改造建设情况,只要城市配套服务跟上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人民群众不觉疑惑与遗憾,心里才不会堵塞。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