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将至,又迎来消费高峰,为减少消费纠纷,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 小心扫码送礼品 是一种新型诈骗 春节临近,在各超市门口、大型购物中心等,会有很多赠送牛奶、食用油、食品、工艺礼品等活动,但有些“赠送”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并关注微信、填写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及视频等。这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赠送”往往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新型诈骗。骗子会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号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在此提醒消费者,一定莫贪便宜,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 预订年夜饭需用心 最好实地挑选菜品 消费者在预订年夜饭时,要尽量选择自己熟悉、口碑良好、诚信经营、安全可靠的餐厅。年夜饭一般为固定套餐,消费者最好实地挑选菜品,不要被花哨的菜名所迷惑,尽量弄清每道菜的名称、内容、规格、价格等。 此外,年夜饭有哪些具体的收费项目也要一清二楚,如:可否自带酒水、有无最低消费、有无开瓶费、包间费以及订金、违约责任等事项,避免因为电话预定或者考虑不周,导致后期维权证据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 警惕感恩答谢会 专坑老年消费者 岁末年初,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感恩答谢 回馈老客户”的名义,通过频繁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的招待会、恳谈会、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旅游、赠送礼品等会销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甚至是“三无”保健品,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年人钱款后逃之夭夭。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务必远离此类感恩答谢等会销活动,避免上当受骗。
理性对待各种优惠 避免掉入商家陷阱 春节促销期间,商家会向消费者推送优惠券、折扣券、赠券、赠品等,但在使用中却设置了使用范围和期限等许多附加限制性条件,如有的赠券只能购买商家指定的滞销品、临期商品或购满规定金额方能使用;有的商品标注价格优惠,但实则没有优惠甚至还高出同类产品的价格。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按需消费,谨防虚假打折。避免因贪图优惠而盲目购物,或掉入“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中。消费者参加购物抽奖活动所获赠品、购物折扣券要仔细辨别,警惕“赠品不三包”“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予退换”等常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滑雪游乐场游玩 一定要注意安全 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安全设施齐全的滑雪场,同时要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使用专业滑雪装备,佩戴安全防护设备。滑雪前仔细阅读场内安全标识和指示牌,查看滑雪场示意图,了解滑雪场概况,注意安全防护,同时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难度等级的滑雪项目。在游乐场游玩更要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游乐场规定在指定区域停留,不要在游乐设施前逗留。在使用游乐设施时,认真检查安全带等安全设备,严格按照工作人员要求扣好安全带、佩戴安全设备、放下安全杆,遵守安全操作方式,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出门旅行要留神 提防额外消费项目 通过旅行社春节期间出游的消费者,尽量选择有合法资质、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旅行社。切忌一味追求低价,提防低价旅游高价兜售保健品或全程购物游或暗含种种额外收费项目。消费者要到旅行社营业场所签订旅游合同,对行程安排、酒店标准、购物次数、收费项目、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避免日后发生纠纷。旅行中对导游推荐的药材、金银玉器等要谨慎购买,并留好购物凭证。特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OTA网站(在线旅游平台)预订酒店、机票、车票等,结算时一定要看清是否存在替消费者勾选不必要服务项目,避免商家捆绑销售陷阱。 本报记者 窦圆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