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即将来临,节日食品消费进入旺季。 为保持鲜活食用农产品的营养和风味,建议按需购买、尽快食用,消费时应注意食物种类多样化,促进人体对各类物质的均衡吸收。消费者选购食用农产品时一定要选择具有法定经营资质的超市以及当地政府规划具有果蔬批发功能、远离污染源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购买时应主动索要并保存好购货票据,在选购鲜肉时,尤其要查看销售现场公示的检验检疫证明及鲜肉胴体的检验检疫印章,并向经营者索要销售凭证,妥善保管以便维权时使用;选购蔬菜及水果类食用农产品时,不要选择颜色异常、形状异常和气味异常的蔬果;选购鱼肉蛋类食用农产品时尽量通过肉体弹性、鱼眼颜色及蛋的透光性选择较新鲜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保鲜效果优于常温,但不同品种尽量分开保存,以免造成病原体的相互污染。 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尽量选择环境整洁、信誉度高,食品安全量化等级较高,且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齐全的餐饮单位;团年饭订餐时最好与供餐单位签订详细的订餐合同,特别要对订餐价格、菜肴名称、人数席位、附加服务、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约定清楚;果蔬食用前要经清水浸泡后冲洗干净,有效降低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量。食用肉类和水产品时要充分加热,以防范致病菌和寄生虫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 不食用感官不新鲜的果蔬、畜禽及水产品,以及局部腐烂的果蔬中没有腐烂的部分,以防止残留的有害物质侵入人体。熟食卤菜要现制现吃,慎食和少食凉拌菜;使用自助餐要防止生熟交叉污染;吃火锅应注意将食物煮透后再食用,但也不宜将蔬菜煮得时间过长。 尽量不要食用“新奇”“野味”等不常食用或从未食用过的食物以及易过敏食物,特别是老年人、幼儿、孕妇及抵抗力较弱人群更要重视。各类食堂、餐馆等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的食品原料、烹制加工方法、餐饮环境须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制作食品时不要滥用食品添加剂。严禁使用非食品类中药材为原料加工食物;食堂、餐馆的厨房等加工或就餐场所不能存放亚硝酸盐、农药、兽药等化学物品或有毒有害物质,以防误食、误用。 本报记者 窦圆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