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德福 去年金秋10月,为祭奠大哥苗得雨,本家二姐苗得荣和二姐夫宁本君从潍坊来沂南县苗家庄。这是我第一次接近二姐夫,他的样子比实际年龄小了十岁,腰不弯,背不驼,黑发多,白发少,温文尔雅,谦逊和蔼,也很健谈。 二姐夫住在我家的几天里,很关心我盖的新楼房,我说:“盖这房子是我自己进的料,料好,也便宜,没贷款,也没借钱,是我多年生产鞋带的积蓄,上下两层800平方米,算上装修,花费接近一百万。”二姐夫半开玩笑地说:“这楼房要是在上海或北京,可就发大财了。”我也笑:“咱这房子搬不去北京上海呀!” 到了新房二楼,二姐夫欣喜地说:“你这大房子不但盖得气派,而且环境优美”。他接着说:“一般房前临水好,你家前面有个大水湾,春天岸边杨柳依依,夏天荷花飘香,美不胜收,真是个美好的住处。”我听了,快活的不得了。 望着眼前的大水湾,二姐夫触景生情,不禁感叹道:“得雨兄在文章中多次描写故乡的水湾美景,讲他少年时代在此玩耍的乐趣。”他即兴赋诗一首:“儿时嬉戏水湾塘,捞鱼摸虾捕蝉忙,乡音未改人已去,落叶归根返故乡。” 二姐夫从21岁开始,先后在县、地、市报做编辑工作多年,年轻时爱好文学,业余时间学着写小说、诗歌并发表。他23岁时就是原《昌潍大众》副刊编辑。1962年秋,山东省话剧团到潍坊演出《野火春风斗古城》,主演王玉梅到报社拜访二姐夫:“您多大年龄啊?”二姐夫说:“我今年23岁。”王玉梅惊讶地说:“我们演出走遍全国,还未见过像你这么年轻的文艺编辑,我是大姐,比您大5岁。”在她的盛情邀请下,二姐夫当晚去看她扮演的金环、银环二姐妹,由编剧翟剑萍陪同观看。二姐夫看完连夜赶写一篇观后感,对王玉梅的精湛艺术表演大加赞赏,第二天见报后,到下午就卖完了三天的票,一时轰动全城。 大哥苗得雨对二姐夫非常赏识,说他年轻有才,人品好,就促成了二姐和二姐夫的美满姻缘。 二姐夫还仔细参观了我的鞋带厂,看原料,看成品,看每台机器,拿起鞋带捋捋,他说:“真没想到这小小的鞋带,还能走向欧洲、走向世界呢!” 二姐夫除了关心我这个新家,还到我家的老宅子看望我的爸妈,带去礼物,一口一个“叔、婶”地叫,我爸妈喜上眉梢。 在安排大哥苗得雨祭奠仪式时,二姐夫考虑周到:“在准备给哥哥上供品时,也给父母墓前放上一桌,尊重哥哥,敬重长辈。”在祭拜大哥时,二姐夫含着眼泪,吟诵自作的一首诗:“兄长笔耕数十年,妙笔生花著名篇,五次见过毛主席,孩子诗人美誉传。” 大哥苗得雨早在建国前,就是解放区著名的“孩子诗人”。他从沂蒙山走出,从事诗文写作70余年,作品、文章30余次获奖,影响几代人。他连任省文联副主席14年,去年7月12日去世,一生笔耕不辍。1960年他28岁,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第五次见到了毛主席。 看了苗家庄的变迁,二姐和二姐夫非常满意。二姐夫说:“苗家庄被规划到县经济开发区,大有发展前途。”二姐说:“我觉得娘家的家乡更美好了。”我们苗家的族人,盼望二姐二姐夫,春暖花开时再来苗家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