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健委再发通知,防止对细菌“无药可用”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国家卫健委再次发出《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再次升级。 此次通知重点强调,加快建设多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诊疗团队。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重点环节管理,继续实施重点抗菌药物的专档管理,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和医师处方权限管理。 数据显示,抗生素用药比例占儿童用药总市场的88%。通知要求,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基础上,研究建立针对儿童的监测体系,增加纳入监测范围的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病区的数量。 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书记王天有表示,建立儿童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制度尤其重要。在门诊就诊的患儿,呼吸道疾病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用抗生素百害而无一利。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2012年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出台。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3级管理,并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 2016年遏制细菌耐药已经上升为国家行动,14部委联合印发的《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争取研发上市全新抗菌药物1-2个,新型诊断仪器设备和试剂5-10项,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基本达到全覆盖,省、区、市凭兽医处方销售抗菌药物的比例达到50%。 国家卫健委此次通知指出,逐步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从“以行政部门干预为主”转变为“以多学科专业协作管理为主”。 通过不断努力,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数据,我国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19.4%下降到2017年的8.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的67.3%下降到2017年的36.8%。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的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