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银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调查
 
标题导航
笔作轻舟联作帆
我省开展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用好三个“饭后半小时”
练腿防骨折
2018年08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作轻舟联作帆



  虽然已经77岁,李希彦仍然每天笔不离手。年少时他就酷爱书法,没想到一写就是大半生。退休后的李希彦经常走进社区、工厂、农村等跟大家进行书法交流,也免费为他们写对联,晚年生活过得十分充盈。

  在奎文区北海花园B区李希彦的家里,朝南的一个房间被专门开辟出来当作他的工作室。书架上关于书法、诗词、楹联的书籍、字帖多不胜数,一张宽大的桌子靠窗摆放,有序摆放着笔墨纸砚,进门处放着一张床,读书写字累了的时候,他就在此处休息一下。
  虽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在没开风扇、空调的屋内,李希彦仍端坐桌前,气定神闲,思绪丝毫不被外界的环境影响。“除草剪枝清路园,烟头纸屑入银坛。壮男少女皆崇敬,白鹭黄鹂结队还。”这是李希彦读了本报关于寿光烟草公司退休老干部武凤贤义务捡拾垃圾20载报道,深受感动写下的一首诗。平日里,李希彦创作的灵感来源就是书籍、报纸上的感人故事或时政要闻等。
  李希彦籍贯滨州阳信,参军后来到潍坊,后定居在此,曾长期从事老干部、老龄工作。年少时,受当时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影响,他还未学会写字便已会“画”书法,自此便迷上书法。1981年转业到地方后,李希彦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人文函授大学学习了古汉语、诗词等,为此后的楹联、诗词创作打下了基础。
  书法学习是一条非常艰辛的道路,李希彦遍临历代名帖,他的书法作品既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筹建潍坊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之后,李希彦应前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长高宝庆之邀,联合发起成立了潍坊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十多年来,这两个组织在哪里有活动,他都不顾年迈积极参与,进工厂、单位,走社区、农村,传播书法艺术,送出作品千余幅。近年来,他创作诗词、楹联1600多幅,被国内外诗词报刊、书籍采用500多幅,获奖、入编、参展上百幅。“不图名利广交友,笔作轻舟联作帆”是高宝庆对李希彦的评价。
  “在人生的历程中,谁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诗词、楹联、书法就是我的爱好。爱好就是动力,就出成果,就能促进人的修养,提升人的素质。”李希彦说,他研究诗词、楹联、书法始终恪守一个信条:弘扬国粹,修心养性,服务社会,广交朋友。
文/图 本报记者 周晓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