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起执行,旨在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7日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表示,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此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专家解读 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专家表示,此前1月、4月、7月央行已经执行了三次降准,此次将是年内第四次降准。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认为,这次降准的目的在于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结构,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降准置换MLF不仅可降低银行融资成本,还能优化期限结构,使金融机构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进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次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1.2万亿元,其中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但降准不改货币政策稳健基调,旨在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而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有人担心,降准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对此,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总体平衡,降准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贬值压力。 人民银行表示,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我国经济正处于稳中有变的发展形势下,稳增长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合。下一步,有关部门应在财税政策等方面加大力度,深化综合施策,以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