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路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学校学生会的工作和干部中存在的功利化、庸俗化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0月6日,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学生会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表示坚决反对“官”本位思想。 (本报今日A12版)
部分学校学生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其实这份“公约”已经总结得非常到位了。比如,第一条是恪守学生本分,不能本末倒置、荒废学业,就是很多学生会干部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业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对钻研学业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可一坐到学生会的办公室里,立马精神百倍、意气风发,长此以往,学业必然荒废。 又比如,“公约”的第二条——牢记本会宗旨。“我们要把努力为同学服务作为主要目的……”事实上,很多人选择学生会是为了服务自己,占个好位置,多抢点资源,多弄点荣誉,以求毕业时能有个好前程。 这些功利化庸俗化的东西一旦被带入到学生会中,必然会影响学生会的运作,“公约”很敏锐地指出了问题,但还要追问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为什么学生会干部不能恪守学生本分,学生会里到底有什么样的东西在吸引着学生加入?又比如,宗旨意识是怎么丢掉的?为什么学生会干部没能实心实意地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反而制造校园等级观念,在学生面前摆架子摆谱,加大了学生间沟通的障碍? 只有一层层追问下去,才能把事情弄得更明白更彻底。即便这样依然不够,还要问一问,这种现象到底是孤立的,还是一些学生会干部的通病?是个别大学里的个别现象,还是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学生会的自律,学校制度建设,社会大环境又能提供什么样的支持?这样追问下去,认识自然又深刻了一些,就能发现一些问题背后的共性问题,从而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考虑解决方案。 学生会里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新鲜,这么多年来,也不是第一次引起社会争议,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也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倡议上,而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上;不在认识上,而在解决问题的决心上。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领取稿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