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人文潍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03版
人文潍坊

第04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质优价廉,寨子布行销全国
把握商机,开展汇兑融巨资
2018年11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商机,开展汇兑融巨资
  各号的汇票。
  各号的庄票。





  办丝绸企业,资金是关键,绸商们通过大量经营活动,不但积累了巨额资金,还积累了丰富的融资经验,抓住机遇的李润芬也通过金融汇兑拥有了巨资。

入股三合盛,上海开商号
  李润芬是昌邑夏店乡(今卜庄镇夏店社区)李家抚宁村人,清朝末年起就在柳疃设立了利源增、利源通两处丝绸商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依然保持一颗创业之心,抓住机遇开拓事业。
  民国初年,昌邑围子镇(今围子街道)马家围子村马合盛在柳疃设立了三个丝绸商号——合盛仁、合盛兴、合盛元,合盛仁的经理是陈家庄的陈东阜、韩殿阁,合盛兴的经理是孙家岔河孙某,合盛元的经理是陈家庄陈升堂。这一东三家商号在柳疃众多丝绸商号中,称为“三合盛”,资金雄厚,经理精干。
  三合盛开业不久,李润芬预估到了其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便运筹入股,投资合盛仁,成为“二东家”,李家、马家的资金就更加雄厚了。当时的商号,更换了东家或新入股了股东,总是要改换字号的,李润芬入股后,合盛仁改为锦霞明,上海的锦霞明也开张营业。
  俗话说,买卖好做伙计难搭。因经营理念不同,李润芬与陈东阜产生了分歧,陈东阜便与大东家马合盛商量着,吸收龙池镇东白塔村陈贵丹入股,将锦霞明易号锦成玉,后又改号“裕成”。上海锦霞明,李润芬仍是股东之一,所以没有易号。
  
开展汇兑业务变富商
  柳疃街复兴店东家赵乐友,在烟台的分号复兴店不止做着丝绸生意,还经营金融汇兑,存银子的人把沉重的银子交给烟台的复兴店,店家照数开出有复兴店盖有钤记印章的支票,存银者携带此支票到柳疃的复兴店总号取款。对于存银子的人而言,这种做法既方便又保险,而对于复兴店来说,银子在存期内可作为店里的流通资金,从而产生利润。
  得知复兴店金融汇兑的优势,李润芬意识到,上海是鸦片战争后首先开辟的五口通商之一,与海外已有贸易往来,昌邑丝绸商人已走出国门,活动在东南亚一带,他们在海外经营携带银两多有不便,在上海开设钱庄(银号)做金融汇兑,必将是趋势。于是,他在上海锦霞明开办金融汇兑业务,为闯南洋的绸商汇兑银款。昌邑南洋绸商向家乡汇款,先汇到锦霞明,再转汇到柳疃邮局。为保证信誉不出差错,挂号汇票无保不付,汇票格式一式三份,留存根备查,都盖钤记图章。这是我国最早的金融汇兑形式,对经济贸易金融流通起到了开拓促进的作用,后被国家银行代替。
  仅金融汇兑一个项目,李润芬稳妥实惠地发了一笔大财,成为昌邑北乡的大富贾。他的生意也开始向海外扩展,1934年春,李润芬利顺公司的伙友魏海洁、魏金铸等九个山东大汉,搭船到荷兰阿姆斯特丹销售丝绸,遇到了诸城籍作家王统照,这件事被写入《欧游散记·拉荒》。魏金铸等人闯过北洋,到过英国,这次是从香港上船的,由此可见李润芬的生意已是四面开花。
  手里有资金,李润芬没有忘记家乡人,修潍河堤时,他带头集资捐款。人们为了感念他,在堤上立了两块石碑,刻有“潍水流芳”四字的石碑,现存昌邑市博物馆,另一块刻了“恩同再造”四字,遗憾的是已不复存在。
        文/图 本报记者 齐英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