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气温上升,不少市民会选择在一早一晚到附近进行跑步锻炼身体。有的市民认为,跑得越多越能达到强健体质的目的。也有的市民认为,长时间跑步会对关节造成损害,甚至会引发关节炎。那么,如何跑步更健康? 市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专家张振鹏表示,市民选择跑步来锻炼身体,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不过,跑步也讲究科学,应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运动计划,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暴走。人在跑步的过程中,脚不停地与地面撞击,产生的力量会传到踝关节和膝关节上,因此,市民在跑步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年龄,选择适当的跑步强度和距离。任何过度运动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长时间下去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慢性损伤。 张振鹏表示,市民跑步之前,要做好准备运动,选择正确的跑步姿势,每跑上1000米,可以适当休息一下。此外,运动鞋应选轻便、柔软、底子较厚、有弹性的鞋,脚掌心的弯度要配合脚部,脚尖处仍有空隙,脚背不要太紧。跑完以后切忌大口饮水,或将水浇在头上、身上。因为人在跑步过程中,血液流速较快,如果用凉水浇在身上,会导致血管收缩,导致血液流速减慢,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跑步锻炼身体的年龄段在15岁至50岁之间,超过50岁的人,不管是髌骨还是韧带,都会逐渐出现老化,长期跑步会对髌骨和韧带造成一定损伤。另外,过了50岁之后,人的心率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老年人锻炼身体,可以选择其他方式,比如练习太极拳、参加广场舞、慢走等。 导致关节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超重和受伤等,而跑步的时间长短、强度、距离和完成的长跑次数与关节炎没有任何关联。换句话说,年纪越大、体重越高、有关节炎家族史或者曾经有过关节受伤的人越容易得关节炎。 长跑并不毁关节,马拉松运动员得关节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还低。出于健身目的的跑步者,关节炎发生率要低于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也就是说,跑步是膝盖的保护因素,关键在于正确的跑步方式。总之,市民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跑步,只要不导致受伤,对关节和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记者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