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部委联合印发《癌症防治实施方案》 本报综合消息 日前,国家卫健委等10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国产HPV疫苗审评审批流程,提高HPV疫苗可及性;推动HPV疫苗供应企业合理制定价格。 《方案》明确,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要加强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疫苗)接种的科学宣传,促进适龄人群接种。通过价格谈判、集中采购等方式,推动HPV疫苗供应企业合理制定价格,探索多种渠道保障贫困地区适龄人群接种。 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行动,降低癌症患病风险。加强对农村居民癌症防治宣传教育。到2022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加强青少年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 要加强水生态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促进清洁燃料使用,严禁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投入使用。加强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饮用水、大气、土壤等环境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研究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环境。制订工作场所防癌抗癌指南。用人单位负责开展工作场所致癌职业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评价和个体防护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全面保障职业人群健康。 加强诊疗规范化管理。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建设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努力降低癌症导致过早死亡率,到2022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 ◎相关新闻 儿童肥胖标准有了专家共识 本报综合消息 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岁到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近日,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发布了儿童肥胖筛查共识,指导家长和医务人员对肥胖儿童进行筛查和治疗。 专家介绍,从2004年到2019年,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抽样选取了2万名6岁到18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跟踪调查,经过15年对他们的体重、血糖、血压、血脂、生活习惯等的监测分析,结合内分泌专家和儿科专家的指导意见,制订出了中国儿童代谢健康性肥胖定义及筛查的专家共识。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表示,这一次共识的制订,解答了大家非常困惑的问题:孩子胖到什么程度就需要看病? 这次颁布的“专家共识”明确规定,对于0岁到10岁的儿童,当身高体重比值超过90%的同龄人时属于体重超标,当超过95%的同龄人时就属于严重超标,需要到儿科或者内分泌科就诊。10岁以上儿童,除了持续监测体重指数以外,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血压,一旦出现异常,都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专家强调,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关节压迫,运动障碍。还有一些过度肥胖的孩子会发生呼吸睡眠暂停,严重的会影响记忆力。肥胖儿童还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儿童期肥胖,成人后,75%的概率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到4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