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54岁单身汉缺钱就去偷铁管
同被民警救助朋友相约送锦旗
非法经营燃气 业户被重罚
梧叶知秋
茅台酒及各种老酒免费鉴定高价回购
2019年10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梧叶知秋



□董艳丽
  说秋天的梧桐最好,是因了那时的梧桐,更具文学上的意象之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的是秋意带来的清愁。愁因雨而生,因梧桐而越发浓烈。黄昏的秋雨,滴答在斑驳沧桑的梧桐上,再加上原本就“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心绪,让人的愁绪,哪怕是无端的愁绪,也顿时浓得无法化解。如果不是下雨,也不是黄昏,是新月在天的夜晚,那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就让人有了怀想,有了感念,或许也会有伤感,或者很深的思念。“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则是一种相对超脱的境界。无悲无喜,无嗔亦无忧。
  梧叶秋声,最先知秋的梧桐,无时不在触动骚客的内心,历朝历代歌吟梧桐的诗词俯拾皆是。王昌龄曾赋诗“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李白也写道“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在宋词中,如晏殊的一首《踏莎行》的后半阕:“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更为出色的是南唐李煜的《相见欢》上半阕:“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我抬头看看窗外的梧桐,在这秋风猎猎的日子里,还是枝叶浓密,迎风摇曳,也是很有些诗意的,和中国诗词里的意境略有不同,因为这知秋的梧桐已然蕴着生机,来年窗外又是一片新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