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风玲 清明将至,携一众姊妹去给过世的公公上“五七”坟。人到中年,尤觉日子飞快,一转眼,公公已去世35天。 初识我先生时,公公还不到50岁,领着本村一帮青壮年,组建了一支建筑队。公公负责带工,他技术好,打夯、盖屋,样样活儿都干得漂亮,就是不怎么爱说话。他的生活里似乎只有一件事——干活。 天道酬勤。我嫁过来后,每次回老家碰到邻居,他们总说:“你找了个好婆家,掉进‘福囤子’里了!” “福”在哪里呢?看看婆家的摆设,真是简陋至极!公婆穿的,也多是捡拾小辈的衣衫。我小叔子当过兵,退伍时穿回来几身军装。从那以后,公公一年四季,清一色的全是黄军装、迷彩服。儿女们给他买的新衣,全整齐叠放在柜子里,到他离世,都还是崭新的。 话要两面说,我小叔子结婚时,打算在县城买楼。公公二话不说取出几张存单,眼也不眨地为小叔子的新房付了全款。 这,就是父亲吧。 两个儿子都结婚了,公公却依旧劳作不停。工地干不动了,他便回老家种起了草莓。夏天育苗,入秋栽种,冬天里草莓便开始旺旺地长起来。浇水、养蜂、授粉,早卷帘、晚放帘,几无停歇,公公婆婆干得不亦乐乎。 公公平时是个严肃的人,一年到头瞅见他笑容最多的时候,就是草莓收获季。草莓种了十几年,公公从身手矫捷,到身染重疾。医生已经无力回天,作为儿女,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一天天走向死亡。 子欲养而亲不待,老辈们留给子女的,似乎总有遗憾。公公70岁了,按说应该尽享儿女孝道,但他一直没有停歇,还总是说:“能干就干,老依靠儿女哪行……” 每念及此,我总是鼻子发酸,泪水潸然。那些沉默劳动了一辈子的父辈啊,有几个能享儿女的福! 在一个凛冽的冬风里送走了公公,厚厚的纸钱烧起来的时候,小姑子哭诉着:“我没有爸爸了……” 我们,没有爸爸了。 就算我们再不情愿,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也已经开启。我们应该坚强地面对现实,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还要好好地抚育儿女,照顾婆婆。 祈愿操劳一生的公公,能在地下安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