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九曲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榆钱万叠春难买
小村的豆腐
书 缘
柳笛声声
2020年04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榆钱万叠春难买



□王爱芹
  周末,一个人赖在床上,享受难得的属于自己的早晨。母亲的电话来了,说蒸了榆钱团子,要跟父亲给我送过来。想到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行车不安全,我赶紧拒绝。母亲却说,一年的春菜,尝尝鲜,他们已经在路上了。
  说起榆钱,我就想起那个位于杏花山上的老家。那是一个青石垒就的小院,几间石砌的屋前安放着石桌和石磨。局促的小院里居然栽种了好几棵大榆树,阳春三月,温润的东风一吹,榆树暗褐色的枝条便悄悄生出高粱米大小的红色芽苞,密密麻麻,像一串串沾满芝麻的糖果棒。每到清明前后,枝头的红色米粒不见了,变成娇嫩的榆钱,一簇簇、一团团,挨挨挤挤,迎风颤动。远远望去,一棵棵榆树仿佛是碧玉装扮成的丰腴丽人,让朴素的小院一下子奢华生动起来。
  此时,哥哥便会挎着篮子猴儿似的爬到树上,边吃边捋榆钱儿。我和弟弟眼巴巴地仰头望着哥哥潇洒的动作,看榆钱被他甩出一条条弧线,轻轻飘落到篮子里,宛若一片片绿色的云。弟弟终于禁不住诱惑,央求哥哥折几枝扔下来让我们解馋。
  捋一把榆钱塞进嘴里咀嚼,唇齿瞬间溢满了清甜滑爽的味道。那是春天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每每回味,都禁不住口舌生津。
  吃够了,拿一串榆钱把玩,圆圆扁扁的榆钱,中间略凸,真像一分的硬币。父亲说,榆钱不仅酷似古代的麻钱,而且与“余钱”谐音,寓意着吉祥富足,故而得名。
  哥哥捋下的榆钱交给母亲,母亲将榆钱倒进竹匾,一丝不苟地筛选、择洗,然后撒上盐,和上玉米面,做成圆圆的菜团子。我盯着母亲麻利娴熟的动作,觉得她身上蕴藏着无穷的能量。
  热气腾腾的榆钱玉米团子出锅时,玉米的醇香、榆钱的清香浑然一体,袅袅溢满整个小屋。如果再配上蒜泥、香油和醋,味道会更佳。
  其实,榆钱的吃法很多。母亲还常常给我们烧榆钱豆腐、烙成榆钱薄饼、煎成菜团子,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榆钱虽好,但毕竟花期太短。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还没等你的肠胃厌倦,绿生生的榆钱就变白了,春风一过,四处飞舞,飘满整个院落。“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夜月一钩凉蕙帐,春风十万散榆钱”……可老百姓没有诗人的情趣,只是遗憾肚子装不下那么多春天的馈赠。
  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母亲还是时常念叨老家那几棵榆树,可惜那个院落早已易手他人。
  几经周折,母亲终于在前几年于院外栽活了一棵榆树,这才让我们又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想必今早,患有腿疾的母亲一定是艰难地踩了梯子,一把把捋下嫩生生的榆钱儿,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择洗、拌面、闷蒸……然后和父亲行十多里路,只是为了让女儿尝尝鲜。
  母亲又打电话,说已经到了小区,我赶紧穿衣下楼迎接。刚出楼洞,就见母亲手提着几个绿莹莹的榆钱团子缓步朝我走来,仿佛提着一个葱茏的春天。雨后的劲风吹着她如霜的发丝,淡淡的朝阳映着她如弓的身影,我的眼睛瞬间模糊了。当年那个年轻和美的母亲哪去了?我如何才能守住母亲的青春?“榆钱万叠春难买”,岂止是榆钱,即便是金钱,又怎能留得住春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