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中初伏是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中伏是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末伏是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湿热的一段时间,市卫健委专家提醒,市民在三伏天里要注意一些疾病,同时也要避免做一些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事情。 警惕心脑血管疾病。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夏季人体水分通过汗液蒸发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再加上夏天气温高,心跳容易加快,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市民在夏季锻炼时要避开高温时间段,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外出进行运动,也不要进行高强度运动。同时要注意多补充水分,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多吃蔬果。 小心热射病。热射病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昏迷、意识障碍,甚至死亡。市民要避免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注意补充水分。 夏季腹泻不容忽视。在高温天气里,食物最容易腐烂变质,如果不慎食用,很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还有很多人喜欢吃冷饮降温,但过量食用冷饮不但容易引发腹泻,还会行成胃肠疾病。不要小瞧腹泻,严重的腹泻会使人电解质紊乱,造成乏力、心悸、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市民夏季切勿贪凉,不要食用变质食物。 同时,市卫健委专家表示,三伏天虽然难熬,但如果调理得当,很容易将人体内的积寒排除,除去病根,实现“冬病夏治”。 三伏天饮食要以清暑、益气、滋阴生津为主。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粥、绿豆、百合等。冷饮雪糕之类的冷食容易刺激肠胃,要尽量少吃。可以多喝热水、热茶。三伏天喝热饮不仅解渴,而且可以促进体内寒气的排出。 不要过度贪凉。在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非常容易被外界的寒邪所侵袭。如果过度贪凉,会让身体在无形之中受到伤害。注意不要长时间在有空调的室内,最好将空调温度保持在26℃以上,适当开窗通风,注意多喝水。 本报记者 邓永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