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2021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为帮助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有效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并维护好当前防疫大局,2月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温馨提示:防疫意识不能丢,安全理性过春节。 做好防疫,谨慎出游。消费者要持续绷紧防疫这根弦,主动了解并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的相关防疫政策,制定科学的出行计划,尽量不去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不安排跨境出行。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众场所,如有出行计划,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并按照要求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减少聚餐,反对浪费。建议消费者尽量减少聚餐。若选择外出就餐或者在餐厅订年夜饭的,一定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严格实行消杀措施的餐厅,用餐后记得索要发票或收据,确保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有据。无论在家还是在外聚餐,都应当积极践行“光盘行动”,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食品消费,安全为先。消费者在选购过年食品时要关注安全、健康和营养,拒绝野味。在选购时,一要选择信誉良好的网店或超市,不购买“三无”产品。二要按需适量购买年货,以免囤积太多造成变质和浪费。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尽量不直接用手触碰,同时做好外包装消毒等防范措施。三要认真阅读食品外包装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重要信息,科学保存、及时食用。 面对促销,当心套路。面对商家的各类促销手段,消费者要擦亮双眼、保持理性,避免陷入商家虚假打折、低价诱惑等“套路”。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到正规商场、超市或电商平台等选购商品,并注重商品的品质和特色,不过分追求奢侈,不盲目“为节消费”。 预付消费,谨防跑路。春节期间,许多商家可能推出各种各样的预付费充值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办卡。消费者一定要结合商家的信誉度和自身实际需要来办理,不要一次性充值较大金额,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合同,并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和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户外游玩,安全为主。由于一些户外运动存在一定风险性,消费者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比如提前了解景区情况,制定详细出行攻略;严格遵守景区规则,切实落实预约限流制度;合理评估自身能力,不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的活动;租用运动装备应做好安全检查,以免因损坏引发纠纷或意外等。尤其是消费者在选择一些风险较大的活动项目时,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来分担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