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3月1日,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正式对外发布。 报告显示,与2008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首次全国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对比发现,2020年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地区差异仍然显著,东部地区显著优于其他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显著优于农村户籍人口,低学历、无业与失业人群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从收入看,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人群,但并未发现月收入水平中等与较高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富有标志性的心理健康变化发生在“生活满意度特征”的跨年度比较上。对比显示,2008年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还表现为对家庭生活、身体健康较为满意而对物质生活较不满意,到2020年则变为,以住房和车为代表的物质生活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其他各方面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都略有下降。 从性别与年龄看,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较小,但年龄差异非常显著。研究将调查对象分为18岁至24岁、25岁至34岁、35岁至44岁和4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调查发现,抑郁和焦虑水平有随年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蓝皮书副主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18岁至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