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以共同富裕为方向 增进民生福祉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第六批)涉及潍坊市的有关情况
潍坊天气预报
2021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
以共同富裕为方向 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政府根据《中共潍坊市委关于制定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了“十四五”规划《纲要》。9月1日,我市举行“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新闻发布会,就规划《纲要》编制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城市方位、在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上有哪些考虑、有何特色和亮点进行解读。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最大化汇集民心民意
  面向社会各界收集各类意见建议一千余条。
  严格审核列入项目,最终保留支撑项目469个,呈现“1234”的主要特点。
  纲要从正式启动到最终印发,历经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规划《建议》和《纲要草案》4个阶段,历时2年多。
  开展“‘十四五’规划大家谈”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035条。先后4轮征求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意见,两次征求各市级领导、党内部分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吸收采纳各方面意见28类、442条,最大化汇集民心民意、凝聚民智民力。规划纲要与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衔接。根据省发改委审核意见,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整。同时,严格审核列入项目,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最终保留支撑项目469个。
  规划纲要呈现“1234”的主要特点。“1”就是一个新奋斗目标:现代化高品质城市。“2”就是统筹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纲要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在整个规划纲要中,“安全”出现133次,成为纲要中的高频词汇。“3”就是用三个“新”贯穿全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纲要强调必须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对接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4”就是抓好四项战略任务:围绕落实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培强做大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加快突破改革开放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安全和谐稳定“三大任务”,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保障、生态环境“四个抓手”,聚焦聚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和商贸流通、文旅教育和医养健康“五大战场”,全面提升潍坊综合竞争力。
部署“两大主业”战略任务
  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
  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潍坊制造业、现代农业基础良好、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纳入了全市“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中的“两大主业”。规划纲要将“两大主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了谋划部署。
  坚持制造业立市,扩大制造业发展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加快完善智能制造体系,推动机械装备、高端化工、汽车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声光电和集成电路、高端动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超前布局先导产业,紧盯全球产业发展前沿,推动机器人、高能电池、前沿新材料、激光雷达、磁悬浮等产业快速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力争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5万亿元。
  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打造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高地。搭建高层级支撑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加工、研发、检测、交易、展示、培训中心。发挥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高品质肉研究中心作用,加快蔬菜、肉类标准体系研发,提升行业话语权。塑强现代种业优势,依托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农综区国际种业研发集聚区等平台,开展小麦、蔬菜新品种研发推广,打造农业种业“硅谷”。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倍增计划,培强寿光蔬菜、青州花卉、诸城畜禽、昌邑苗木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正大、新希望六和、双汇、龙大、大北农、仙坛、伊利等国内外农牧龙头企业项目,深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50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
从四个方面谋划基础建设
  打造全省“新基建”先行区和示范区;实现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1小时道路通达;构建智能电网体系;实施水安全保障、水旱灾害防御、生态修复、水利信息建设四大工程。
  基础设施是提升潍坊发展能级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而且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密切相关。规划纲要着重从4个方面,对“十四五”期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谋划。
  新型基础设施领域 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效能,加快市超算中心、“物联潍坊”、5G基站建设,实现5G信号全域连片优质覆盖,打造全省“新基建”先行区和示范区。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 高速方面,推进济青中线、明村至董家口、潍坊港疏港高速等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2条以上高速”、中心城区与各县市区1小时道路通达。高铁方面,推动潍坊至董家口铁路、临朐至沂水铁路规划建设,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潍烟高铁建成通车,构建1.5小时连接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的高效密集铁路网。机场方面,加快潍坊机场迁建,加密国内航线,开通国际航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新型空港。港口方面,完成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工程,开展10万吨级深水航道预研,具备亿吨级货运量支撑能力;建设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打造省会城市圈黄金出海口。
  能源基础设施领域 强化电力保障,加大“外电入潍”力度,构建智能电网体系。强化新能源发展支撑,加快昌邑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在北部盐碱滩涂规划打造千万千瓦级风光储一体化基地;推行“光伏+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和氢能示范城市。
  水利基础设施领域 实施水安全保障、水旱灾害防御、生态修复、水利信息建设四大工程,抓好胶东半岛战略水源地提质增容、临朐抽水蓄能电站等25个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全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6%;幼儿园公办率达到55%,普惠率保持在85%以上;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今年以来,我市推出了免费停车、提高环卫工人等群体工资待遇、免费更换燃气软管等一系列“有温度”的惠民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体现“共享”理念、让人民群众满意,是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的应有之义。对此,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共同富裕为方向,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稳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收益范围,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国家生育政策,保持人口总量合理增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优化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支持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升格“大学”;高标准推进省市共建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健康潍坊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转,打造农村15分钟健康服务圈。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市博物馆、党史馆、方志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展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力争到2025年,全市每年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左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升至96%;幼儿园公办率达到55%,普惠率保持在8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100%接受义务教育;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