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赵欣瑜 我按下被秋风吹得胡乱翻飞的书页,是作者矫发与刘固霞所著《故乡树下》,读完后不禁感慨万千。 《故乡树下》是关于故乡高密的回忆与展望之作。封面上繁体字“鄉”,不正是儿郎们背井离乡,内心回望的情感载体吗?故乡,那里有父老乡亲,有熟悉的一草一木……作者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文字,以散文的方式记录了高密凤都的人和事,记录了一段有血有肉、有希冀的家庭史、乡村史。 我尤爱第一辑“庭院深深”与第二辑“乡里乡亲”。 读大学时,我坐了三个半小时火车从高密去烟台。那是我第一次离开高密,因未曾远离,便不知何为思念。返回家时,火车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奶奶打电话问我到哪里了,我说进入高密地界了。彼时我并不知道身在何方,但故乡的牵引让我这样恳切地回答奶奶。此后多次返乡时,我终于发现,当初我误打误撞地恳切回答,那是血脉里根深蒂固的缘分吸引。 毕业时,我挣扎于回到高密还是去往更大的城市,导师说,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才不会后悔。 在2017年的8月,我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微凉的夜晚,拖着行李箱,鼻翕间尽是熟悉的玉米秸秆的香甜和青草的清香。村庄里炊烟伴着香气——那是前屋奶奶烀的玉米饼子香,是隔壁大娘五花肉翻炒的大酱香,是屋后新嫁娘煮的地瓜香……我豁然开朗,不再纠结。正如作者矫发从父亲那里听到的:“出门在外想不开的时候,老家都会给你答案的。” 故乡高密不似大城市那般繁华,但是村西头那几棵歪脖子老槐树,邻村那棵有几百年历史的银杏,承载着我们年幼时的无限快乐。 《故乡树下》的情真意切让我沉浸其中:朋友离别前的挣扎呻吟,亲人去世时的绝望悲痛,乡里乡亲互帮互助的温暖柔情,祖辈父辈类于“学问不成,庄户不能”的诚挚教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家乡人民一代代的发展进步、村落的历史沿革、地形地貌的沧桑巨变。一段段人文历史、乡音乡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字里行间,翻开序言的时候,那些人就从书里走出来了。 能让读者获得一些感悟,唤起一些共鸣便是好书。乡亲们家家户户门前种的那些花花草草,虽比不上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但那一草一木都是故乡的颜色、故乡的根脉。看得见的是草木,摸不着的是乡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