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人眼中,110接警员的工作就是接个电话。这个“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岗位,背后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辛苦。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民警夏鑫作为一名接警8年的“老兵”,面对不少市民不懂如何求助的情况,制作了一本“法律记事本”,能有效告知市民最佳的求助方式,及时对其进行普法宣传,打通了群众求助的最后一公里。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树云 面对非警务警情 进行简单“普法” “您好,有人欠我钱不还,可我没钱打官司怎么办?民警能帮忙出警警告对方吗?”“我们小区附近的KTV这两天有点吵,不知道能出警帮我们解决吗?”1月4日上午,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室,31岁的接警员夏鑫正耐心地接听电话,其中不少是非警务警情,夏鑫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一个又一个警情。 夏鑫的接警既有速度,也有温度。当有的市民得知公安机关按照相关规定,不得干预对方的纠纷后,显得很焦急。夏鑫也未挂断电话,而是对其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普法”。“公安部先后出台了《关于禁止越权干预经济纠纷的通知》等文件,您的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为自诉案件,应到法院提起诉讼或联系律师给予专业法律指导援助。”夏鑫最后还贴心地提醒市民,可以拨打12348法律援助中心咨询热线求助,符合条件可以免费打官司。 记者看到,夏鑫午休时间也不闲着,将当天接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到笔记本上,查阅公安大辞典等相关资料,并备注相关案例解读。“一旦再有市民遇到类似法律问题,我可以第一时间告知他们解决方法。”夏鑫说,在熟练掌握各项接处警技能的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钻研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牢记相关业务部门、联动单位的各项职能和联系电话,当好群众的贴心“顾问”。
收集数百个案例 上千条法律条文 为何制作这样一本“法律记事本”?是否人人都有呢?原来这是夏鑫的独创,他2013年成为接警员后,发现不少市民不懂得如何求助,出于对公安机关的信任,这才拨打110。可公安机关受职能所限,对非警务警情处置往往难以达到专业要求,只能让其联系其他部门。 为方便市民,夏鑫平日便开始积累相关法律条文,将接警台常见的报警问题梳理出来,查找当地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及处理方案,引导群众正确报警、有效求助,避免他们多次拨打报警电话。“有的市民因为年纪大、脾气急等原因,如果不明确告知其联系方式及相关规定,让其拨打12345,对方可能会心生怨言,不如对其进行一次‘普法’。”夏鑫说,他目前已经收集了数百个案例及上千条法律条文,密密麻麻地贴在笔记本上。根据市民的问题,夏鑫总能准确翻找到合适的一页,告知市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次普法甚至可能挽救一条生命。2018年,潍城区一名男子深夜喝醉酒后,拨打报警电话称不想活了,因为自己欠了30多万元的外债。面对这一情况,夏鑫一边安抚对方情绪,一边联系当地派出所出警。在此过程中,夏鑫利用自己熟知的法律条文,告知对方可以逐步偿还债务,从情理法的角度,阻止了对方轻生的念头。 “从2017年以来,市公安局110报警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联动,深入推进警情分流和社会联动,及时为群众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渠道。110接到非警务类群众诉求事项,依法依规不再受理,并通过三方通话、平台推送等方式推送到12345热线。”夏鑫说,110是一条救群众于危难时刻的“生命热线”,面对各类复杂问题,正确接警更能得到群众理解,拉近群众与110的距离,打通群众求助的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