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1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成全龄友好城市群,实现更高水平的劳有所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省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胡薄在会上表示。 《规划》提出,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高效流动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城乡区域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到2035年,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不难看出,《规划》将“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定位之一,显示出山东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扎实做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公共福祉的决心,其具体体现在《规划》对就业、教育、生育、医疗、住房、社保、分配等民生领域都作出了明确要求。 《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城乡收入比下降到2.2左右。此外,要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到2022年配建达标达到100%。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规划》要求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产业能力,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空间。 在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方面,《规划》明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2025年前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90万户;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完善城市环境设施体系,完成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两清零一提标”;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深入推进城市增绿和绿化品质提升,打造公园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