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彦娟 1986年,我小学毕业,有幸被刚刚建成的黄楼中心初中录取,也就是现在的黄楼初中。初进校门,不是梦想里美好的样子,满眼都是没有清理的建筑垃圾和几排新盖起的平房。王文忠老师是我们初一一班的班主任,一个四四方方、敦敦实实、浓眉大眼的年轻人。他领着我们清理垃圾,打扫教室,每天都要参加劳动,每件事情都是亲自带头干,用小铁车往外推垃圾,他不放心我们,都是自己干。第二年春天,他领着我们把教室窗前的一块空地清理出来,种上了花花草草,在教室前面深挖坑,埋上了三根垂柳树枝,在他的悉心管理下,柳树生根发芽,毕业的时候长得比我们的手臂都粗了,在教室前撑起了三个绿莹莹的伞盖。我们围在王老师身边与垂柳合了一个影。 学校初建,很多配套设施没有,宿舍也在施工中,我们都是通校,下了晚自习八点半骑着自行车回家,王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家离学校十几里路,村子偏僻,王老师专门联系了同村里高年级的孩子,让他们等着我一起往回走。刚出校门时人很多,觉得在夜里一群人骑着自行车说说笑笑地赶路很好玩。渐渐地人就散开了,走着走着,才猛然间感觉到身边没有人了,安静得吓人,恐惧感袭来,加快了蹬车子的速度,去赶上同村的孩子,觉得还是王老师考虑周到。第二天夜里不敢大意,紧紧跟在他们的后面。 天冷的时候开始住宿舍,宿舍没有床,都是地铺,新盖的房子地上潮湿,家里又没有多余的铺盖,王老师就嘱咐我们在身子底下铺上厚厚的麦草,他说这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既隔湿又保暖,很实用。那年冬天,我们虽然都睡在地上,但并没有挨冻,也没有像其他班里学生那样很多得了皮癣的。 那时学校伙房很小,学生都是从家里捎饭,只有老师才可以去伙房买饭,周三是回家捎饭的日子,但经常是有些男同学提前断炊,也便有了机会去老师宿舍蹭饭,那些年也记不清他接济了多少孩子。 那时的王老师在我们眼里干净朴素,夏天仿佛永远是一件白衬衣,一条青裤子,其他三季都是一身中山服,似乎从来没换过,但总是干干净净的。我们经常私下里议论,王老师到底是两身一模一样的衣服,还是就这一身,那他是怎么换洗的呢?这件事情,一直到毕业,我们也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上初二的时候,王老师突然穿上了一身新做的藏青色中山装,买了一顶崭新的鸭舌帽,脚上多了一双锃亮的新皮鞋,人帅气精神了很多。一个同学偷偷告诉我们,说王老师定亲了,新媳妇是他家邻居。但这身衣服是不经常穿的,后来我们摸出了规律,只有在去老丈人家时才穿。现在想来就笑,一个学生是多么关注老师的一举一动,而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们的影响该有多大。 那时候一年四季都是每天早晨六点十五跑操,记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特别冷,躲在被窝里就能听到外面呼啸的寒风,很想偷一次懒,觉得天这么冷,王老师也不一定去,再说少一个俩的也不一定能看出来。可下操后我出宿舍门的时候,被站在门口的王老师逮了个正着。和另外四个男生被带到了操场上,王老师阴着脸说:“跑吧,四圈,补上。”四个男生开始围着操场跑。我当时觉得很没面子,也许是想挽回点自尊,反正就是执拗地站在那里不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不跑,打死我也不跑。挑战般傲然地迎着呼呼的西北风站着,等着王老师兴师问罪,然后我就死抗到底。可王老师就像没看到我一样,也站在寒风里看着其他几个同学罚跑。跑完了,王老师却对我说:“你傻啊,还不回去?没凉快够。”我一下子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羞愧难当。后来王老师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锻炼身体是自己的事,只有身体好了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学习、去工作,身体不好,啥也别谈。”我记住了,从此爱上了运动,并让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也让我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学会了如何缓一缓处理问题。我很少对着学生大吼大叫,一直在追求一种自然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和老师达成一种和谐的友好关系。 王老师的语文课讲得很好,我们都很喜欢。他的课跨度很大,思维跳跃,上下五千年,驰骋数万里,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一群平时很少接受外界信息的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上王老师的课总是觉得很短,还没听够就下课了,也总是盼着他下一次走进教室的身影。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外名著,借书给我们看,引导我们读了很多名著,教给我们如何读书、写作。那时候最喜欢上语文课,作文课又是我最期盼的。期盼着王老师搬着厚厚的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因为我的作文本通常都是在最上面放着,也经常是被王老师当做范文读给大家。我学习成绩一般,但每每那时都是我最幸福、最骄傲的时刻,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我也因此疯狂地爱上了读书、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从那时起在我心灵里种下了一粒热爱文学的种子。 参加工作后,我有幸回到了母校和王老师成了同事,可以随时向他请教,感恩王老师教给我如何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尽职尽责工作。王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老书记,按照政策52岁就可以退居二线,可他只是辞去了领导职务,坚持到一线教学,开心地说终于可以不被琐事所累,一心只教圣贤书了。今年王老师已经59岁了,还在坚持上课,每节课都认真准备,多媒体、微信用得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学习强国积分总是在学校名列前几名。他常说,赶上好时候了,就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掉队。 今生有幸得遇王老师,教给我做人为师之道,让我在人生之路快乐幸福地前行,摇一路兰芝芬芳,洒一路驼铃声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