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武林风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3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标题导航
1.4米长苗刀一出 气势如虹谁与争锋
跟周永福先生学拳的日子
分类广告
2022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1.4米长苗刀一出 气势如虹谁与争锋
谭磊磊自幼痴迷,希望更多人了解这种中华传统兵器



  在潍城区卧龙西街附近的白浪河西岸空地上,经常有一位武术爱好者,身着黑色练功服练习苗刀。为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真正的武术魅力,他将自己所学无私传授,让这种中华传统兵器逐渐走进大众视野。3月10日,记者采访了这位武术达人谭磊磊。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东升 郭超
从8岁开始就为练习苗刀做准备,基本功练了八年
  谭磊磊手中的苗刀修长纤细,极具美感,一招一式,操练起来力量感十足,路人纷纷驻足欣赏。49岁的谭磊磊家住潍城区金都北苑小区,只要天气好,他都会到附近的白浪河西岸练习。
  谈起苗刀,谭磊磊打开了话匣子。他手中的这把苗刀刀身全长1.4米,重3斤,无论是形状还是使用方法,与日本武士刀有些许相似。“中国的传统武术中,有一种说法叫‘一寸长一寸强’,苗刀又称‘御林军刀’,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使用的刀剑。它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乃是因其刀身修长而得名。它的长度可以用来对抗枪、棍等兵器,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使得苗刀在历次抗倭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谭磊磊介绍道。
  谭磊磊从小就痴迷苗刀,这得益于他父亲谭佛川的教导。他父亲精通八极拳、通背拳、八卦掌、九节鞭等二十余种拳法和兵器,在当时的潍坊能够与之切磋苗刀的人非常少。谭磊磊从小受父亲熏陶,也对苗刀产生了浓厚兴趣。
  “小时候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玩,就喜欢摆弄兵器,父母非常支持我。”谭磊磊说,正是因为父亲的有意培养,让他从8岁开始就为练习苗刀做准备,“父亲从小告诫我,要想练习好苗刀,首先要练拳,再练棍,最后再练刀。为让基本功更加扎实,我天天练习蹲马步、形功、罗汉功等,时间长达8年之久。见我各项条件具备后,父亲才正式开始教我练习苗刀。”
  每个夜晚,和父亲的三四个徒弟到田野里操练苗刀,成了谭磊磊最开心的时光。
苗刀有危险性,练起来也较辛苦,愿意学习者寥寥无几
  谭磊磊告诉记者,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拳脚功夫往往和器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武术体系,苗刀属于传统武术中的劈挂门派。而劈挂和八极拳又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常年练习苗刀的谭磊磊也可以十分容易地掌握八极拳。为了精进自己的武术水平,他还经常与潍坊市武术协会理事长张振华切磋。
  多年习武,也给他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练习的时候,对手会误伤到自己。”身上的一道道伤疤,让人看到了谭磊磊背后的坚持。虽然经历不少伤痛,但谭磊磊对于武术的执着一如既往。“练习苗刀可以提高人的精气神,让自己的身材、体能得到较好的保持”。
  由于苗刀是一种实战性兵器,引发不少争议,在传承问题上受到很多限制。“大家看到这种兵器有危险性,练起来也比较辛苦,愿意学习的人寥寥无几。”谭磊磊对记者说,作为潍城区八极拳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出于对传统武术的热爱以及作为一个习武者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他多次走进社区,向普通民众传授苗刀。
  “希望传统武术未来能走向多元化融合的道路,传承需要守护好,但还是需要借鉴科学的训练和手段。”谭磊磊认为,中国传统武术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增加新的元素,这样才能散发新的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