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学周
1988年6月,经山东师范大学王新泉教授推荐,家父和我前往青岛拜访省武术队周永福教练。 周永福生于1913年,自幼习武,先后师承武术大师李存义高足田鸿业学习形意、八卦,随纪炎昌学习少林拳,随梅花螳螂拳第二代传人郝恒禄学习螳螂拳。1929年至1935年在青岛国术馆学习6年,毕业后,周永福开始从事武术教育活动。“地趟鞭”技艺如蛟龙出海、似猛虎下山,刚劲有力且姿势优美,每每博得满堂喝彩,因此得“飞鞭周”的雅号。 1959年,山东省组建武术队,周永福成为第一任教练,培养出王常凯、牛怀禄、于海、王启增、徐桂林、于承惠等山东武术人才,直到1989年76岁高龄时才被批准退休。1992年,与其兄周永祥在济南创立鸳鸯门。2006年,周永福被授予中国武术九段。 我和家父拜访周老师的时候,他正在青岛度假,让我早上在前海栈桥练拳。我一套陈式太极拳打下来,没想到围观者人山人海。周老师让我过些天到济南找他进一步指导。 后来我到山东省武术队再次见到周老师后,二话不说,他先让我在武术队训练大厅给省队队员表演。那时我不满17周岁,初生牛犊不畏虎,打了一套陈式太极拳一二路的综合套路,打完后,全场鼓掌。周老师很满意,当即收我为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指点我拳法中的不足,同时还教我孙式太极拳,希望我在以后的武术比赛中多一项得分点。 一天早上,我在练功,一位女教练驻足观看我练拳足有一个小时,而后上前询问我的情况。后来,我得知她是山东体育学院的邱建华教授。她很欣赏我,建议我与家人商议,可否由她推荐去其他省队做专业队员。她认为我当时的水平参加全国太极拳比赛是前六名的水准,如果得了前六名,北体大等体育高校是免试录取的。还让我到她家,邀请了电影《少林寺》昙宗师父的饰演者于海先生一起看了我打的太极拳。 我在省队和周老师朝夕相处,天天训练,后来作为替补队员随山东省武术队参加了当年在桂林举办的全国太极拳剑比赛。 赛后我回到老家青州,很遗憾没听从邱老师的建议,而是去卫校学医,后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从事了影视工作。而东北的一位同学则走了邱老师对我提建议的路,拿了名次考入北体大,后来进入仕途。 如今,跟周老师学拳时的场景时常浮现在脑海,他的指导令我获益无穷,历久弥新。1992年我参加全国青少年宫武术比赛获得银牌,周老师作为大赛仲裁委员会主席,对我的表现很满意。 2016年12月16日,周永福老师在青岛逝世,享年103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