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武林风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都市新闻
 
标题导航
40年勤修苦练 努力传承祁家通臂拳
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陈小旺
2022年04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40年勤修苦练 努力传承祁家通臂拳
朱建民认为武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从中感悟人生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通臂拳流传广泛,在诸城就有一位祁家通臂拳第六代传人——朱建民,练习通臂拳功夫已经40年。日前,记者在诸城市纺织街健民武校见到朱建民,听他讲述与通臂拳的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付东升
  师承名门,参加各类比赛成绩优异
  通臂拳亦称通背拳,传说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祁家通臂拳形成于清朝嘉庆末年、道光初年,河北冀梁城西南三十里大郭村人祁信在河北固安县宫村镇贾家店任护院,公开授徒,称“祁家门”。在诸城等地流传的便属于祁家通臂拳范围。
  65岁的朱建民出生于河南开封,民间武术家,祁家通臂拳第六代传人,现为诸城市武协主席、诸城市通臂拳研究社社长、山东诸城健民武校校长。
  朱建民自幼学习少林拳,1980年来到诸城工作,1982年跟随师父鲁斌修练习通臂拳,至今已经40年。2000年师父仙逝,朱建民接任通臂拳研究社社长,专业传授拳法至今。
  鲁斌修在全国武术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斌修当年在“卢沟桥事变”之后,因不想当汉奸投靠日本人,也不想在日本的铁蹄下生活,遂游学全国各地传授武术。新中国成立后,鲁斌修定居于诸城市枳沟镇西安村。
  2010年,朱建民带领女儿和徒弟参加了第八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获得3银2铜。2011年,朱建民带队参加潍坊市武术比赛,获得2金3银。2012年带队参加第一届中国潍坊武术文化节,摘得11枚金牌;参加潍坊市武术段位考评赛,获得9个一等奖……截至2021年,朱建民每年都带队参加中国潍坊武术文化节,每次都收获满满,体现了强大的实力。

谨遵师命,收徒注重人品道德
  “祁家通臂拳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以背力为法,有放长击远、先发制人的特点。现在我主要带着成人弟子练拳,女儿和女婿教孩子们学拳。”朱建民介绍,他仍然坚持每天早晨5时起床练功,“习武之人必须勤奋,无论严寒酷暑,早晚都要坚持,不能懈怠。我一直保留着以前学武收徒的传统,徒弟跪拜祖师。”
  朱建民认为,中华武术的历史源远流长,每个时代的人习武目的不同,但习武不变的宗旨是强身健体、修炼品行、道德,最终为人民为国家服务。这么多年,朱建民一直谨遵师命,就是收徒前一定先考察其人品,需要品行端正、能吃苦耐劳。从收徒教拳开始,就有不少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跟随朱建民学习,后来很多人转行都有了不错的发展。
  “我一直认为,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对一个人的综合发展很有益处。”朱建民说,当代中华武术的发展,既要有广泛的群众性,也要有一定的质量标准,“群众性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质量标准就是为了武术本身的长远发展。”
  朱建民为人谨慎谦虚,不但武术技艺高超,而且在书法上也有一定造诣。朱建民说:“武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养,让习武之人从中感悟人生,越练心胸就会越宽广。”
  平和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是朱建民留给弟子们的深刻印象。弟子们告诉记者,朱建民所希望的是各门派之间相互补充,促进彼此发展,拒绝将私人矛盾和利益带入武术中来,力争为武术营造一个纯洁的发展氛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