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营养,产后宝妈们应该是最熟悉不过了,身边总有人告诉她们要多进补。然而,城区张女士月子里却因进补“过头”,得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产妇月子里得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近日,城区32岁的张女士剖宫产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在全家苦口婆心的规劝下,月子期间一天吃五六顿,不仅每餐有大鱼大肉,还不断有水果、甜品等加餐。产后第3天夜间,张女士右上腹突然剧烈疼痛,伴有胸闷气短,深呼吸时加重,经检查发现“胆囊结石,胆囊体积增大并低回声,考虑胆汁淤积”,经过治疗,张女士病情好转出院。谁知在出院后第22天,张女士正给孩子喂奶,右上腹再次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家人赶紧将张女士送至市中医院急诊科,检查结果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转入肝胆胰外科治疗。 随后,市中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王京涛为张女士实施手术。手术中在胆总管腔内发现一枚黄色桑葚样结石,大小约1厘米,结石的成分主要是胆固醇。那么,胆固醇结石有什么特点呢?王京涛告诉记者,胆固醇结石CT检查有时不显影,通俗地讲就是做CT发现不了这枚结石,要做超声检查才可以看到,但是胆总管下端由于肠气遮挡,超声检查也不容易看到。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可以显示胆总管结石,但是操作时间长,磁共振检查短期内不一定预约上。张女士当天入院肝功正常,次日CA19-9升高,第三日出现黄疸,入院当天晚上这枚胆囊结石便从胆囊“连夜逃亡”坠入胆总管。但是这枚结石尺寸较大,通过不了胆总管末端的奥迪括约肌,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肝及胆囊内排泄的胆汁无法经奥迪括约肌进入肠道,胆汁受阻入血形成黄疸,这才露出“谍影”。 发现胆结石后不能只是“熬一熬” 王京涛提醒,产妇进补要合理。胆囊疾病通常会发出一些信号,比如胆囊炎、胆结石可能会出现“胃痛”、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有些人以为是胃病,甚至盲目服用一些胃药,容易延误病情。如果没有症状、结石没有增大,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结石嵌顿导致疼痛发作、结石增大,或是结石合并有息肉、胆囊壁增厚等,最好尽快手术切除。很多患者抱着“熬一熬”的心态,直到胆囊溃烂,甚至出现胰腺炎、胆管炎时,迫不得已才入院治疗。预防胆囊疾病,要按时吃饭尤其是早餐,平时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烧烤类食物以及酒类等饮品。为防营养过剩,成人每天吃1至2个鸡蛋为宜,孩子新陈代谢快,可以适当多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