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奋斗者正青春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都市新闻
 
标题导航
小伙返乡创业 倾力种出美好“姜”来
翻出珍藏老照片 重温“青春”记忆
公益广告
2022年05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伙返乡创业 倾力种出美好“姜”来
张珂开发了有机姜系列产品,销往上海深圳等城市



  怀揣着创业梦,昌乐县营丘镇黎家村的张珂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创业,凭借对农业和农村的热爱,全身心打造有机姜种植基地,将有机姜销往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他还提高有机姜的附加值,研发有机姜系列深加工产品。在创业发展的同时,他不忘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真正让村民享受到有机姜种植带来的美好“钱景”。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基质栽培不用化肥农药
  5月11日,走进昌乐县营丘镇黎家村的山东姜公生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排排有机姜种植袋整齐放置在大棚内,种植袋内刚出的有机姜苗长势良好。该园区负责人张珂说,现阶段工作重心是把控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预防高温天气将姜苗蒸坏,每天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浇水1至2次降温。
  该园区采用了先进的基质栽培模式,一亩地可放置2500个有机姜种植袋,每袋可种植两棵姜苗,栽培过程不受土地条件限制,不用担心重茬种植的影响。“采用种植袋独立种植,给生姜提供一个密闭生长环境,从根本上杜绝土传病害的发生,从而达到不使用化肥、农药的目的。种植袋与土壤隔绝,地里的重金属就不会被生姜吸收。”张珂说。
  基质栽培的有机姜在种植过程中,将有机肥、生物菌种通过水溶的方式用滴灌进行施肥,生产出的有机姜品质好、价格高。“我们这个有机姜大棚,每亩收益在4万元至5万元,而普通姜田,每亩收益在1万元到2万元。”张珂说。
研发有机姜系列深加工产品
  25岁的张珂是土生土长的黎家村人,对这片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19年从青岛农业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创业。他创立山东姜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身心打造有机姜种植基地。
  该园区共建设高标准有机姜大棚111个,目前24个大棚已定植完成有机姜。生产出有机姜,张珂试探着打开外地市场,将有机姜销往上海、深圳等地。“我们的有机姜价格稳定,每斤售价在25元左右,销路一直很好。”张珂说,目前他们生产的有机姜走进了上海500家蔬菜店,供不应求。
  有机姜有了销路后,张珂又慢慢摸索出一套标准化种植和经营体系,逐步研发推出有机姜酒、姜饮料、姜醋等深加工产品。2021年5月份,他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的葡萄酒专家达成共识,共同研发了生姜发酵酒和生姜蒸馏酒,目前已经投产。“这两款酒销量也不错,订单已经排到年底。”张珂说,目前他们还与省内的健康小屋、隆力奇集团达成共识,正在进行进一步合作。目前园区有机姜种植面积近260亩,他打算在未来三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

提高附加值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张珂在发展企业的同时不忘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在他的带动下,黎家村、营丘村、小北村等村庄的20多位村民加入了园区,参与种植、管理等工作,每人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由农民摇身一变成了工人。
  今年65岁的黎家村村民张秀芬正在大棚内干活,这是她进入园区打工的第三年。以前,张秀芬家里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年收入很低,农闲时节她到处打零工挣钱。得知园区用工,她便过来干活,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我在这里干活,一年能挣四五万元,没想到在家门口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张秀芬说。
  在每年5月份的有机姜种植期和10月份有机姜收获期,张珂还能带动周边近200人就业,真正让村民享受到有机姜种植带来的美好“钱景”。“优先选用周边村庄的村民,村民在这里打零工一天能收入150元。”张珂说。
  企业富了不算富,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才是张珂返乡创业的初心。张珂表示,下一步他将继续深挖有机姜的生产潜能,提高附加值,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