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今年“五四”青年节期间,81岁的孙维彬翻出珍藏57年的“潍坊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老照片(下图)和入场证,回想当年的“青春之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后人。 “这是当年我们厂参加潍坊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时的入场证,这是我和华丰机器厂同事们一起参会时的合影……”5月4日,在奎文区东关街道新华社区华丰小区,孙维彬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自己的“珍藏”。 历经岁月磨砺,这张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潍坊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入场证已有些破旧,上面清楚地写着孙维彬的单位、姓名等信息,参加日期为“1965年5月4日”。孙维彬珍藏的老照片完好,上面写有“华丰机器厂出席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合影”字样,下面还有人员姓名。“穿深色中山装、白衬衫的就是我,当时是厂团支部书记。”孙维彬说。 1965年,时年23岁的孙维彬已是华丰机器厂的技术骨干,不仅工作出色,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从厂里1000多名人员中脱颖而出,与其他13人一起参加潍坊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孙维彬记忆犹新。当时刚过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次会议的主线是表彰先进,鼓励大家积极工作,学习毛泽东思想,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孙维彬说,在会上,参会者对革命、建设、工作的热情之高让他终身难忘。由于一些原因,那次是潍坊首次举办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也是唯一一次。“我想对年轻人说,虽然岁月能改变容貌,但带不走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孙维彬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