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总动员 昌乐出“实招”有“妙招” |
投资逾千万元配备设施,还通过家庭积分管理激发村民自觉性 |
|
|
昌乐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的“垃圾分类大灌篮”。 |
|

|
|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付生 通讯员 刘宁宁 吴祥林 “有害垃圾投放红桶。”“塑料瓶子能卖钱,是蓝桶。”“菜叶子易腐烂的要放到绿桶。”“我答对了!”“我也答对了!”6月25日,位于昌乐县宝都街道昌盛社区的昌乐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几名小学生围在垃圾分类卡通墙前玩得开心。特别是在“垃圾分类大灌篮”板块,他们对照墙上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桶画面进行沙袋投篮游戏,每丢入一个沙袋,都乐得手舞足蹈。 这是昌乐县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小妙招,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掌握分类方法、促进分类习惯养成。目前,该县已建设两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实行白天开放,再配备宣传影像、图片、文字说明等,较为直观地向群众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做到了通俗易懂。 在五图街道的庵上湖村,通过积分制管理这一“妙招”,让生活垃圾分类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上个月,咱家的生活垃圾分类积分怎么被扣了1分。”在村民胡效富家,他拿着手机扫描门前的二维码,跟妻子一起查看垃圾分类积分详情。“因为有一次把快递盒放进餐厨垃圾里了,投错了。”胡效富的妻子说。 “这个分数很重要?”面对记者的疑问,胡效富解释道:“垃圾分类是好事,对保护村里的生态环境很重要。这个积分不是考试,是比大家对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谁也不想落后啊。而且,积分高了还有奖品呢。” 记者在庵上湖村看到,每家每户门口都安置有一个带二维码的小木牌,只要扫描二维码,这一家的垃圾分类积分情况就显示在手机上。 “村里对垃圾分类等乡村治理工作实行一季度一评比,评比结果换算为积分,存进乡村治理智慧管理平台。”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彬表示,积分与合作社分红、“评先树优”挂钩,还能在村民超市兑换物品。“实行‘一户一码’替代传统‘张榜’公示,既能有效保护村民个人隐私,又能激发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动力,一举多得”。 垃圾分类是民生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昌乐多措并举,加大“人财物”投入,坚决不搞“一阵风”。近三年来,已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分类收集车、分类智能回收箱等设施的配备,完成了一个街道全覆盖和“三街一镇”24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昌洁环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保平表示,该县正在扩大规划,准备在城区示范小区和医院、商超、市场、学校等公共区域,全面安装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加快推动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助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