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桑宏香 “哐当,哐当……”近日,在寿光双王城寇家坞村,村民王子月端坐在织布机前,双脚踩着踏板上下交替,一把木梭穿过上下两排棉纱,她左手拉住机杼用力一推,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噌”地一下,右手的梭子从丝线之间准确无误地飞到左手,再拉住机杼往怀里一送,又是两声清脆的撞击。经纬交错间,彩色的粗布便在吱呀声中延展,也织就了王子月的增收致富路。 “在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织布,以前没有销路,收入低,现在好了,我们的老粗布有了自己的品牌,家庭妇女变身织布工人,越来越多的人重拾老手艺。”王子月说起这些时满脸喜悦。她的喜悦得益于寿光市委包靠企业服务专员胡明奎的助力。 2021年,胡明奎成为寿光市海龙汽修的服务专员,一年间,他帮助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的土地问题,助推企业获得汽车维修企业A级资质。在帮扶企业过程中,胡明奎了解到海龙汽修负责人王晓妮是羊口镇人,从小耳濡目染,对寿北传统手工艺老粗布有别样的情怀。同时,他还了解到,虽然寿北的家庭妇女们偶尔织布贴补家用,但是因为销路问题,这门传统的手工艺面临失传。农闲时节,妇女们也渴望增加收入,却苦无门路。 受疫情影响,汽车维修行业受到一定冲击,王晓妮想探寻更多商机,把寿北的老粗布做成品牌,带动妇女在家创业创收的同时,让地方特色走出去的想法愈发强烈。 如果把两方结合起来,岂不是既能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又能让村民增收致富?胡明奎通过多方调研发现,寿北地区尤其是羊口镇和双王城,是棉花主产区,这里生产的棉花纤维细长、强度高,非常适合纺织,当地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织布的手艺。利用传统织机、棉线手工工艺织就的老粗布,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儿时回忆,更具有冬暖夏凉、清爽透气、肌肤亲和力强等特点,是一款绿色、环保、天然的产品。 “在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也明确提出,要带动群众就地就业,以家庭为工作车间,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品牌,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提高农民幸福指数。”胡明奎决定当起这个“牵线人”。 在胡明奎的帮扶下,王晓妮将有生产能力的寿北家庭妇女组织起来,立足打造高品质产品、信得过的品牌,从棉纱原材料、纺织过程等方面统一标准。同时注册成立了“厚德华妮”老粗布品牌,对产品商标、外包装等进行了设计。经过前期推广,升级后的老粗布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短短几天时间,订单量突破2000件,并持续增加。 “我们将围绕寿光老粗布这一传统手工艺,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同时借力电商,通过直播,在线展示粗布制造技艺,线上线下联动,吸引更多行业的人加入其中,让更多人知道寿光的老粗布,同时带动更多寿北群众就地就业。”王晓妮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