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望海听风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都市新闻
 
标题导航
石棺上的亲情史诗
高唐府巷中觅琴声
云门山
2022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唐府巷中觅琴声



□迟玉红
  青州古城南营街有一深巷为高唐府巷,是高唐王朱厚煐的府邸旧址。据《明史》《益都县图志》记载,朱厚煐是明朝第一代衡王朱祐楎(huī)第四子,字明甫,号清慎子,晚号岱翁,生于正德九年(1514年),卒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
  明嘉靖九年(1530年)十二月,朱厚煐被册封为第一代高唐王,并在青州建高唐王府。按嘉靖皇帝朱厚熜制曰:天子之众子,必封为王,诸王之众子,必封为郡王,世代相传,此太祖高皇帝之制也。朕祗承祖训,笃叙亲亲,兹封衡王庶第四子厚煐为高唐王。夫为子莫先乎孝,为臣莫先乎忠,惟忠惟孝可以立身。而永禄尚克时忱,以膺宠命。尔其钦哉!
  朱厚煐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戊申八月二十六日,明世宗朱厚熜遣中书舍人郭仁赍赐玺书,奖励孝行。皇帝敕谕高唐王:……天性孝友,乐善好学,守礼如一,克笃人所难及之行。所司会勘,先后无异,良可嘉尚。兹特差官,降敕奖励。王宜益敦善行,以永终誉,用为宗室之光,顾不伟欤!钦哉,故谕。
  这是朱厚煐一生的闪光点。
  明工部尚书钟羽正,益都钟家庄人。他应高唐王之邀去赴宴,赋诗一首《宴高唐府》,颂扬高唐王积德行善,卑谦有礼,对客人以礼相待,比作曹操父子。
  东平世祚爽鸠墟,积善时清乐有余。
  前席谬当楚客礼,临池真拟右军书。
  牙签锦轴承家远,宝册琅函拜命初。
  邺邸自今多故事,数开仙阁引应徐。
  朱厚煐爱好书法,工篆书。曾捐资修缮上院的修真宫。寿光安静子《青社遗闻》中记载:“《艺苑卮言》称,二王深于玉筋大小篆,皆名笔也。沧桑后,片楮无存矣,余未见商河篆书。”
  安静子曾记载,高唐王的墨迹有二处,一处藏于堂侄志恭家,篆书六幅,是嘉道间叔祖经臣公购于桥里王家庄王姓人氏;一处藏北郭姻家郄仁生家,草书一小幅。他并非是篆刻者,唯青州城冯氏偶园的《谏院题名记》、城东三里庄冯氏未园之《诚轩说》,此两大石刻,昭人耳目。此外,大小不概见。清段松苓《益都先正诗丛钞》卷三“朱厚煐”条也提到高唐王善小篆。
  《谏院题名记》部分拓片原件现存于青州市博物馆。偶园佳山堂后竹林处,还有一块原石刻,为避免风雨的浸化让那些文字消失,故而翻放在林荫之处。明代时期藩王不但擅长弹琴,琴学素养高,而且还大量监制古琴,甚至改进琴的制式。朱厚煐是明代皇室中擅长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琴谱》《瑟谱》等,可惜早已失传。著名的明代四王琴,就是由宁、衡、益、潞四王及其支系藩王参与改进或监制的古琴。衡王琴则有衡恭王朱祐楎“清英”、衡庄王朱厚燆“太古遗音”、衡藩高唐王朱厚煐“一天秋”琴等。
  目前,高唐府巷已被列为青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现仅存一厅一厢房,有沙姓回民居住。青砖黛瓦的府巷幽深而狭长,五条青石路铺就,仅容两人并行。光阴轻舍,斜阳扑射进巷子里,一座座老宅子静默在那里,那些雕刻的砖花在岁月中得到洗礼,仿佛能看到朱厚煐携一把古琴端坐在幽静的光阴里,他的“一天秋”正从琴弦上悄悄地滑落。
注:部分资料来源《青州古城》《青州镇村志》弥河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