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谁在给“最牛高尔夫”撑腰□新华社记者 陈芳 叶锋 |
|
|
|
|
陕西榆林的“沙漠高尔夫”堪称“史上最牛”,暴露出的问题更是触目惊心。 “牛”在何处?一是选址“牛”。据统计,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每天用水量在2000至2500立方米;而干旱地区耗水更加惊人。榆林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是国内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极度匮乏。在此地选建高尔夫这一供极少数人用的“人造绿洲”,超乎常人想像。二是建设“牛”。虽然高尔夫球场审批早已叫停,但这样一个占地数千亩的项目,竟然不用办审批手续就能上马。三是包装“牛”。地方在这一高尔夫项目的包装上煞费苦心。“沙漠高尔夫”所在的位置,是当地的国家沙漠森林公园,在协议中被称为“草坪球场”。如此“粉饰”后,高尔夫球场对外宣称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功能”。每场1100-1800元的价格,真不知多少市民能消受得起! “最牛高尔夫”的背后,还暴露出近年来高尔夫违规建设的新动向。比如,高尔夫违规建设在中西部地区有所蔓延。其次,与以往赤裸裸地强占农民耕地建高尔夫项目不同,这类项目大多穿上了“马甲”,常以“体育公园”、休闲俱乐部等为名钻审批空子。这类违法违规行为更为隐蔽,查处难度也更大。 为何多道禁令都遏制不住高尔夫的疯狂?这背后到底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人们关注,不管高尔夫球场有多“牛”,都应该彻查到底,维护政令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 “大运安保之星”不该受到质疑 □关东客 为了大运会开幕式交通安保任务,深圳交警孙震孩子夭折但仍坚守岗位。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孙震被评为市交警局首批“大运安保之星”。但这名父亲的行为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他工作尽职尽责没错,但他不是一个尽职的好父亲。也有网友被他的行为所感动,将他称做“新时代的好警察”。 (本报今日A22版) 这样的“大运安保之星”值得提倡吗?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究竟该以工作为重还是以家庭为重?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我们该如何取舍? 孙震不是一个尽职的父亲,但却是一名好警察,这一点毋庸置疑。从某种意义上讲,孙震面对儿子夭折却坚守岗位不但不是冷血,而是保持职业操守。在人情上,孙震的行为容易被人误解,但从大义上讲,我们应该为孙震的行为鼓掌。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怀疑英雄的时代。孙震的事迹之所以引发质疑,一方面是因为类似的英雄故事实在太多,真真假假的事迹让公众无法辨别真假。另一方面,在日益崇尚个性和以人为本的今天,这样悲情的故事显得有些残酷,以致于公众无法接受。 一个年轻的警察,强忍丧子之痛,仍然工作在第一线,这是何等感人至深的场景啊!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敬业的好警察,我们却满是嘲讽。从赖宁雕像无处安放到对“大运安保之星”的质疑,我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似乎出现了某种偏差。质疑一切,怀疑一切,俨然成为了一种风潮。而这种风潮的背后,既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一种嘲弄,更是一种挑战。
“墓区童年”呼唤补齐幸福短板 □涂启智 今年14岁的刘俊峰是一名来自河南的“小候鸟”。今年暑假,他随亲戚来到台州跟多年未见的父母团聚。俊峰说,在他的想像里,父母打工的城市应该是个很现代化的地方,想不到在这个初来乍到的地方,坟墓的高墙成了他们遮风挡雨的地方。 (8月14日《中国日报》) 若不是新闻报道图文并茂,很难想像活人住所竟然与死人墓穴紧挨一起,很难想到墓地成为外来务工者孩子的“乐园”。 这些孩子的父母,一群来自安徽、河南等地的谋食者,依着高高坟头搭建棚子居住,因为房租太高,又因为收入较低,为了最大限度节省辛苦钱、血汗钱,为了使家人生活得到改善,他们就这样苛刻地对待自己,依坟而居。 对于这些艰辛打工者的孩子而言,走进繁华都市,看见同龄的孩子随着衣着光鲜的父母出入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他们将作何感想? 今年以来,“幸福”二字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热词,而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亦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全面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必须建立在社会各阶层幸福感增强基础之上。“墓区度童年”的孩子及其父母,显然不会有幸福感,他们是“幸福木桶”的短板所在。“墓区度童年”等民生不堪,呼唤为政者要补齐“幸福短板”。社会在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上,如果摒弃一些诸如为高收入者发放住房补贴之类的锦上添花行为,多做一些为“墓区度童年”之类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善举,那么“幸福木桶”才能盛装更多的快乐之水。
别让慈善超市 成为“慈善包袱” □杨国栋 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民政局共有两家慈善超市,一家开在康宁社区,一家开在区民政局一楼,低保户可以优惠价购买超市物品,市民可在慈善超市里以零售价购买商品,愿意献爱心者可以爱心价购买商品,这部分款项用于帮助贫困家庭,但慈善超市开办两个多月以来,至今没营业执照,经营状况也并不乐观。 (8月14日《珠江晚报》) 这几年各地相继开设了不少慈善超市,但经营得法,能够勉强维持的只是少数,大部分慈善超市轰轰烈烈开张,最后却都悄无声息的关闭。问题不只出在经营手法上,与慈善超市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也有很大关系。慈善超市的目标客户是城市低保家庭,但低保户的数目毕竟有限,慈善超市的公益性质也决定了超市不可能从困难群众头上赚太多钱,只能赔本赚吆喝。 因此,慈善超市只能从普通市民购买的商品中获利。而规模很小的慈善超市进货成本肯定比大超市高,商品价格没有竞争力,如何吸引普通市民前来购物?购物献爱心的方式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公众接受。慈善超市自身不能造血,只能依靠社会捐助物品和民政部门不断投入资金,自然不是长久之计。与其保留慈善超市,还不如把门面出租,将租金和民政部门原本给慈善超市的拨款用于慈善事业,倒是能帮助更多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岳经纶认为,慈善超市应该是一个平价中心,商品价格不必设成三种价格,只需比市场价略低,无论是低保户还是中产阶级都可以在此购物消费,超市所得用于慈善事业。但这一提议同样无法回避慈善超市规模小,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保本尚且不易,想盈利并将利润用于慈善事业不是更困难?何况慈善超市该由谁来经营?民政部门毕竟不是专业的超市经营者,能管理好慈善超市吗? 很多慈善超市其实就是一个慈善物品发放场所,又何必真把它当成生意来经营。民政部门不必拘泥于慈善超市这一名称,非要费钱费力保住慈善超市的牌子。完全可以和有实力的大超市合作。把接收的不能满足救助对象需要的捐赠物资交给商家处理,再把变现所得用于慈善救助。至于慈善超市最主要的功能——低保户以优惠价购买超市物品,也可以通过发放特殊购物卡(在指定的超市购物享受特别优惠)的方式来实现。当然,特殊购物卡的打折范围应仅限于粮油肉蛋菜奶和衣被鞋袜等生活必需品,商品价格和购买件数也要有一定限制(参考一般家庭日常支出加以限制),防止低保户替他人代购商品牟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