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下午5点左右,河南项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建立,因其孩子座位问题,醉酒驾车闯入项城二中校园,咆哮叫骂约一个小时。随后,事件被网友曝光,当事人称“确有此事,只是去学校讨个说法”。目前该官员已被免去行政职务并被调离人大机关。 (本报昨日A23版) 刘建立首先是一位慈父。将孩子的近视问题、座位问题牢记心中,足以见到他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更重要的是,因为不满于学校的座位安排,还来到学校替孩子“维权”,能够看到,他的维权意识也很强。如果将他对儿子的这种真诚用到为官上,加上又身居当地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一职,想必一定能为老百姓说许多的好话、争取到许多权利吧! 然而,结果证明,刘建立不是一位慈官。醉酒驾车、硬闯学校、叫骂校园、言语粗鄙,影响了自己的为官形象,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据学校老师介绍,刘建立“口气挺猛,谁都不怕,直到教育局和人大的领导过来才消停”。应该说,这并非一般的醉酒闹事现象,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我们能够看到依附于官员身上的特权优越感。对此,有网友评价:官不大,威大;咆哮,实为官威在发作。一时之内,网上还兴起了一个热词——官威综合征。 按照旧时代的理念,老百姓常称地方官为父母官,官员常把老百姓当作子民,慈父也应该成为慈官。现在,在现代政体之下,人大又是民意机构,官员更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做一位好官。但事实情况却正与此相反——慈父可以违法醉驾,可以为了儿子的座位而去大闹学校,与慈官的形象根本不搭界。最起码,他应该遵纪守法,不应该扰乱学校秩序。问题就来了,慈父何以成不了慈官? 官与民的差别在于是否有权力。权力可以为民办事,权力代表了话语权,权力也可以让人产生优越感和特殊感,权力更可以让人疯狂、让人堕落。因此,许多官员无论到哪个地方总想享受超高的待遇、特殊的地位。“我的地盘我做主”,“不是我的地盘我也要做主”,官员对于“掌控”不了孩子的座位一事,也就很敏感了——注意,他们不仅是因为儿子受到冷落而伤感,更是因为自己的官帽与权力受到冷漠的待遇而敏感。 父亲与儿子之间,只有情感,没有权力。官员与社会之间,却好像只有权力,没有感情。这便是慈父不能成为慈官的主要原因。毋庸置疑,这是典型的意识错位。我们的官员,需要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百姓,而不需要高高在上作威作福。 让官员像照顾家人一样照顾百姓,笔者认为,方法有两个:其一,剔除附属在权力上的种种资源,加强权力监督,减少官员的优越感,让他们不再天不怕地不怕,让他们敬畏权力,敬畏百姓;其二,尽可能地让官员与百姓成为“亲人”,不能让官员脱离百姓,更不能分裂官民,保持好传说中的“鱼水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