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抢抓机遇 干事创业
 
标题导航
牢记历史方能更好地建设未来
让百姓吃上价廉管用的“实惠药”
“一问三不知”的丁肇中让我们汗颜
翁帆低调读清华为何引发高调讨论
“罐头校车”真危险谁来系牢“安全带”
向生活要剧本电影才有生命力
2011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罐头校车”真危险谁来系牢“安全带”



  □徐炳涛

  近日,河北省迁安市交警拦截了一部严重超载的幼儿园校车。原本荷载8人的面包车里密密麻麻塞下了64名小孩,加上司机和老师共66人,超载700%。当地交警部门表示,由于“严重超载”尚构不成拘留条件,私改车辆者一般只是被罚款500元并扣分。         (本报昨日A14版)
  从这些年的媒体曝光来看,校车是一种很神奇的车,因为它的潜力似乎是无穷的,超载100%、300%、500%……数字一再飙升,纪录一再刷新,而今竟然攀升至700%!真是应了那句话:人有多大胆,车有多大产。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神奇并非真正神奇,如果非要找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替代它的话,我想应该是“残忍”。这么评价其实一点都不过分,试想一下,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一辆8座的面包车塞进66人?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小品《钟点工》里宋丹丹问赵本山的那个高难度问题:请问,怎样把一头大象塞进冰箱?如果不是脑筋急转弯,非要用实际办法来解决的话,恐怕嘴里天天喊着“见证奇迹”的刘谦也搞不定,毕竟魔术师的箱子也不是万能的。但幼儿园园长偏偏就比魔术师还要懂魔法——残忍的魔法:嘿呦嘿呦,挤呀挤!嘿呦嘿呦,挤呀挤!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空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就在这种疯狂的塞挤中,孩子们脸贴脸、脚压脚,不能呼吸、无法挪身,胖子挤瘦了,瘦子挤成相片了。此情此景,怎一个“痛心”了得!
  疯狂的校车首先要归罪于疯狂的幼儿园承包人,这种疯狂的行径无异于草菅人命,而草菅儿童性命更是罪加一等。尽管交警表示“由于‘严重超载’尚不构成拘留条件,所以一般只是罚款500元并扣分”,但我们还可以从道义上谴责他,用无尽的口水淹没他。
  需要注意的是,板子也不能全打在幼儿园承包人身上,我们更应该看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当地官方对校车的投入是如此的不足。因为,从表面上来看,校车确实只是一个学校或者幼儿园的私事,但从深层次来看,保障儿童安全更是政府、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所以我国在去年出台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并从当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也适用于幼儿园。遗憾的是,从文件实施之日至今,问题依然严重,形势依然严峻。
  大家都知道,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而为什么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呢?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国情所致,没办法,太穷了。但在我看来,“穷”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再穷的地方,即使是国家级贫困县,那儿的官员轿车也不会按照贫困标准配备,恰恰相反,能豪华则豪华,能多配辆就多配辆——如果地方官员都能拿出争取公车的劲儿来为孩子争取校车,这个问题还算是问题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